当马斯克在硅谷科技峰会的台上说出“未来机器人会把日本人口零头都比下去”时,台下翻译的耳机里传来一阵电流杂音。 穿和服的日本记者猛地站起来,手里的录音笔差点戳到前排嘉宾的后脑勺:“马斯克先生,您是在暗示大和民族会被机器取代吗?” 马斯克没直接回答,只是抬手按了下遥控器。身后的大屏幕突然切分成两半:左边是日本总务省刚发布的动态地图,密密麻麻的红色圆点正在北海道、四国等地成片熄灭。 那是人口低于千人的村落消失的标记;右边则跳出一串跳动的绿色数字,每一秒都在以万为单位疯涨,最终停在“500亿”。 “这不是取代,是填补。”他扯了扯衬衫领口,台下的冷光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屏幕上,正好罩住那串绿色数字,“就像19世纪美国人用铁路填补西进的空白,未来我们要用机器人填补人类不愿生育的空白。” 这话像块冰投进滚油里。有人翻出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白皮书,2024年新生儿数跌破70万,而养老院的床位缺口已经能塞满整个东京迪士尼。 更讽刺的是,东京秋叶原的机器人女仆出租店,预约已经排到了2026年,租金比请真人保姆还便宜三成。 “您凭什么觉得机器人能解决这个?”后排的德国工程师举着啤酒杯喊,杯沿的泡沫溅在胸前的芯片图案T恤上。 马斯克笑了笑,打了个响指。舞台侧门滑开,三个银色人形机器人列队走来,关节处的蓝光随着步伐明暗交替。 最中间的那个突然弯腰,捡起了台下掉的一支钢笔,甚至还拧开笔帽,在递回来时说了句生硬的日语:“请小心。” 举啤酒杯的工程师愣住了。三年前特斯拉Optimus刚亮相时,连下楼梯都要晃三下,现在却能精准完成捏握钢笔这种精细活。 有同行在台下嘀咕:“他们的伺服电机精度已经到0.001毫米了,比人类指尖的神经反应还快。” 这场景让人想起十年前的智能手机革命。当乔布斯拿出第一部iPhone时,诺基亚高管还在嘲笑“没有实体键盘的手机卖不出去”,可短短五年,功能机就成了博物馆展品。 马斯克显然在复制这套逻辑,他在峰会后接受采访时说:“当机器人价格降到2万美元,就像当年手机从大哥大变成翻盖机,每个人都会想要一个。” 日本的情况恰好成了最佳注脚。神奈川县的一家物流公司,上个月用100台Optimus取代了整条分拣线的工人,效率提升40%的同时,工伤事故直接归零。 社长在股东大会上摊开账本:“养一个工人的年薪够租三个机器人,还不用交社保。” 但更让人不安的是另一种趋势。东京大学的社会学团队做过调查,20-30岁的年轻人里,有62%表示“比起结婚生子,更愿意买个机器人伴侣”。 涩谷区的机器人咖啡厅里,常客田中健司的手机壁纸是他和机器人服务员的合影:“它从不会抱怨我加班晚归,也不会要钻戒。” 这种选择正在改写人口曲线。日本国立社会保障研究所测算过,如果维持现在的生育率,到2100年全国人口可能只剩4000万,而同期全球机器人存量保守估计是300亿。 马斯克在峰会结束时的那句话,此刻听来更像句谶语:“不是机器要取代人,是人自己在给机器腾地方。”
喜从天降!比亚迪的王传福要睡不着了不是因为小米又发布了新产品,而是自己家的车
【1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