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对嘉靖帝道:“陛下,兵部尚书翟鹏已被下狱,是杀还是留?”皇帝皱眉道: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8-08 09:13:35

明朝,锦衣卫对嘉靖帝道:“陛下,兵部尚书翟鹏已被下狱,是杀还是留?”皇帝皱眉道:“此人在边塞军中威望极高,又深得民心,留不得。”没过多久,一向身体康健的翟鹏在狱中离奇死亡。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嘉靖朝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边患说起。翟鹏这人,是个典型的西北硬汉,考中进士后没选繁花似锦的京官,自请去了大同府。

那会儿蒙古俺答部三天两头叩关南下,边镇的将士要么畏缩不敢战,要么虚报战功骗饷银,唯有翟鹏带着亲兵跟蒙古骑兵硬碰硬。他首创的“车营阵法”,用几十辆战车连成屏障,火枪兵藏在车后轮流射击,愣是把俺答的精锐骑兵挡在长城外三年没敢越雷池一步。 边关的百姓念他好,说他是“翟青天”。寒冬腊月里,军粮运不到前线,他把自己的俸禄全拿出来买米,跟士兵同吃同住啃冻窝头。有次他亲率三百人夜袭蒙古营寨,被流矢射中胳膊,血浸透了铠甲还喊着“杀贼”,那股狠劲让手下将士愿为他效死。这种威望,在嘉靖眼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嘉靖帝这个人,心思比后宫的胭脂水粉还细腻,却又比煤山的石头还凉薄。他二十年不上朝,躲在西苑炼丹,可朝堂上的风吹草动,没有一件能逃过他的眼睛。他最忌讳的,就是大臣跟军队走得太近。你想啊,一个兵部尚书,手里管着全国兵马,边关将士只知有翟鹏,不知有天子,这皇帝的龙椅坐得能安稳吗? 真正让翟鹏掉脑袋的,是他跟内阁首辅夏言走得太近。夏言是个硬骨头,总劝嘉靖别老炼丹,多管管朝政,早就惹得皇帝心里不痛快。偏偏翟鹏每次回朝述职,都要先去夏言府上请教边防策略,这在锦衣卫的密报里,就成了“结党营私,意图不轨”。更要命的是,俺答部那年冬天又来犯边,翟鹏请求增拨军饷,嘉靖却怀疑他想趁机扩充势力,硬是压着奏章不批。 后来给事中(明朝管监察的官)张逊上奏弹劾翟鹏“糜费军饷,畏敌怯战”,这折子来得蹊跷,里面列举的“罪证”,全是些捕风捉影的小事。可嘉靖就等着这个由头呢,当即下令锦衣卫把翟鹏抓起来。狱卒后来跟人说,翟鹏刚入狱时还气宇轩昂,每天在牢里默写兵法,说只要能见到陛下,一定能说清原委。他哪知道,嘉靖根本没想让他活着走出诏狱。 赐死的旨意没明着下,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心里门儿清。皇帝那句“留不得”,就是要让这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先是牢里的饭食突然变差,馊掉的米饭混着沙子,接着夜里总有人在牢门外故意制造声响,让他整宿整宿睡不着。

翟鹏毕竟是武将出身,身子骨硬朗,这样折腾了半个月,居然还撑着。最后那天,一个戴着面罩的狱卒送来一碗“参汤”,说是“陛下恩典”,翟鹏盯着那碗汤看了半晌,突然笑了,端起来一饮而尽。第二天一早,牢门打开,人已经没了气息,脸上还带着点诡异的潮红,像是睡着了。 消息传到边关,大同的将士哭了三天,百姓自发在城门口摆了灵堂。有个老兵带着几十人千里迢迢赶到京城,跪在宫门外喊冤,被锦衣卫一顿乱棍打了出去。嘉靖听到奏报,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刁民安敢喧哗”,转头继续对着丹炉打坐。 其实啊,翟鹏死就死在太懂打仗,却不懂帝王心。他以为自己一心为国,就能换来君臣相得,却忘了在嘉靖眼里,所有的忠诚都得打上折扣,所有的威望都可能变成威胁。你想想,一个皇帝整天琢磨着怎么炼丹长生,对权力的掌控欲却比谁都强,他怎么容得下一个比自己还得人心的大臣? 这事儿过去没多久,俺答部又攻破了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烧杀抢掠十几天才退兵。嘉靖站在西苑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火光冲天,不知道会不会想起那个能挡住蒙古铁骑的翟鹏。只是那会儿,再喊“翟青天”,也没人能应声了。

0 阅读:294

评论列表

用户33xxx72

用户33xxx72

4
2025-08-08 10:03

看看你们身边,有没有冲的太快的同事被打压。

广和

广和

1
2025-08-08 10:15

什么时候都一样,光会干活儿的怎么也不如溜须拍马的,这就是人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呀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