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只是让他经商,给党赚取经费,他却给组织赚回一个商业帝国。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每月60万法币的军饷,重庆红岩村的中共南方局陷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境,前线战士缺衣少食,地下工作经费断绝。
3月的一个深夜,周恩来在红岩村秘密接见了民生公司职员肖林,这位36岁的重庆人即将接受一项特殊任务:以商人身份为党筹措经费,周恩来交给他1000美元启动资金,叮嘱道:“什么时候要钱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给多少。”
肖林带着妻子王敏卿和两个孩子离开重庆,在江津县城开设了“恒源字号”商行。夫妻俩都是中共党员,但对外只有肖林一人的身份公开,他们租下临街的两间门面,开始经营土纱、食糖和五金生意。
第一笔大生意来得很快,肖林通过内部渠道得知政府即将加征糖税,便押上全部资金囤积了2000担食糖,半个月后糖税政策出台,市价暴涨三倍,这笔买卖让“恒源字号”一举成名,利润足够南方局全体人员吃半年。
王敏卿连夜将现金缝进棉衣,通过地下交通线送到重庆,红岩村会计科长接到钱时激动地说:“这比打一场胜仗缴获还多。”从此肖林成了延安最可靠的“钱袋子”。
生意越做越大,肖林将“恒源字号”扩展为“大生公司”。他在重庆、上海、汉口等地开设分号,表面上是正当商人,实际上在为党的事业奔波,每一笔生意的利润,都会通过秘密渠道汇集到延安。
最惊险的一次运输发生在1943年,山东解放区缴获了大量黄金和美钞,但被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无法运出,肖林想出一个绝妙办法:将200根金条藏在300个特制菜油桶里。
这些油桶内衬铁皮,底层藏金条,上层灌入真菜油,从山东到上海,再经长江水运到重庆,沿途关卡无数,军警掀开桶盖检查时,只能闻到浓郁的油香,连搬运工人都不知道自己抬的是什么。
这条“黄金航线”成功运送了价值数千万元的财富,肖林在上海的金店将大块黄金改铸成便于携带的十两金条,然后分批运往各个根据地,整个过程没有一次失手,堪称地下工作的经典案例。
1945年抗战胜利后,肖林的生意重心转移到上海,他创办了“华益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富商,但他的真实身份始终是秘密,连最亲密的商业伙伴都不知道。
华益公司的办公室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外滩,员工近百人,肖林每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晚上回到只有8平米的亭子间,全家四口挤在这个小房间里,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妻子王敏卿的陪嫁金镯子早就变卖了,女儿上学穿的是打补丁的裤子,肖林常说:“我们是百万富翁的无产者。”公司账上的每一分钱都属于党,绝不能挪作私用。
1947年,上海申新九厂工人大罢工,党组织急需资金支援,肖林三天内筹集了3亿法币,占全市捐款总额的93%,工人们不知道这笔巨款的来源,只知道有位神秘的好心人在默默帮助他们。
除了筹措资金,肖林还承担着物资运输任务,他利用与国民党官员的生意往来,获得了30张特别通行证,珍贵的盘尼西林被伪装成雪花膏,通过这些证件顺利运往苏北根据地,救治了无数伤病员。
肖林深谙“同流而不合污”的道理,他给国民党官员的太太送进口香水,转头就把换来的海关批文用于运输解放区物资,这些“灰色交易”让他在商界如鱼得水,也为党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1948年,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上海解放在即,肖林开始准备资产清理工作,每一笔账目都要详细记录,他知道这些财富很快就要回到人民手中,必须做到账目清楚、分毫不差。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肖林主动找到军管会,要求上交华益公司的全部资产,陈毅市长亲自接见了他,清点资产时发现:黄金12万两、美钞50万元、固定资产价值1000万美元。
陈毅惊叹道:“这些钱够买下半个外滩!”肖林淡然一笑:“这些本来就不是我的,只是代党保管而已。”他从口袋里掏出三块银元,说这是想留作纪念的。
三块银元是肖林一家八年来唯一的私人财产,从1941年的1000美元到1949年的千万资产,他经手的每一分钱都有着明确的去向,陈毅当即决定,这三块银元要作为革命文物永久保存。
肖林的传奇在上海解放后正式落幕,这位“红色掌柜”脱下西装,换上干部制服,成为上海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他用算盘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