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双堆集战役中,胡琏见大势已去,打算乘坐坦克突围,坦克有3辆,2旧1新,胡琏对黄维说:“新坦克给你,我用旧的就行!”
那年冬天,淮海战役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安徽宿县的双堆集,国民党第12兵团12万人被解放军团团围住,一场决定华东战场命运的决战正在上演。
这场战役的主角之一,国民党兵团副司令胡琏,原本并不在战场前线,而是在南京悠闲地养病,说是养病,其实不过是牙疼这种小毛病。
对于胡琏这样的老将来说,牙疼根本不算什么,他真正不想去双堆集的理由,其实是对黄维的不满。
胡琏这个人,在国民党军中是出了名的能打仗,他带的十八军号称“五大主力”之一,在抗战时期打过不少硬仗,蒋介石对他也是格外器重。
可这次淮海战役,蒋介石偏偏让黄维当了兵团司令,胡琏只能屈居副职。
黄维是长期在军校当教官的书生,实战经验几乎为零,胡琏心里憋着一股气,干脆借口牙疼待在南京,眼不见心不烦。
可战局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解放军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蒋介石急得跳脚,连发数道命令催胡琏上前线。
12月初,胡琏终于坐不住了,他乘坐一架小飞机冒险降落在双堆集临时机场,一落地就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部队士气低落,补给线被切断,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
胡琏立刻意识到,这场仗已经凶多吉少,接下来的日子里,胡琏两次飞回南京求援,可蒋介石除了空投些弹药粮食外,根本派不出援兵。
战场上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解放军的炮火越来越猛,黄维兵团的阵地被压缩到只有几平方公里。
12月13日,胡琏看着地图上越来越小的红圈,终于对黄维说出了那句决定命运的话:“新坦克给你,我用旧的就行。”
当时兵团只剩下三辆坦克,两旧一新,胡琏主动把性能更好的新坦克让给了黄维,自己选了辆旧坦克突围。
这个决定背后藏着胡琏的精明算计,他太清楚突围的风险了,新坦克虽然跑得快,但目标也大,很容易成为解放军重点打击的对象。
旧坦克虽然破,可胜在不引人注目,果然,在突围开始后,黄维的新坦克没开多远就抛锚了,最终被解放军俘虏,而胡琏的旧坦克虽然也挨了几发子弹,却硬是冲出了包围圈。
更绝的是,他还故意让坦克往解放军认为最不可能突围的方向冲,结果还真让他钻了空子。
胡琏的运气还不止于此,突围过程中他的背部中弹,被手下拼死救出,后来送到上海医院,医生从他身上取出了32块弹片。
这些弹片被他收藏起来,晚年还经常拿出来把玩,自嘲说“土木不及一粟”,这是他对老对手粟裕的另类致敬。
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双堆集的惨败成了胡琏一生的阴影,多年后他回忆这场战役时,望着曾经战场的方向喃喃自语:“现在那里该是一片沃土啊,下面躺着多少人呐。”
这场战役的结局早已注定,黄维兵团全军覆没,只有胡琏等极少数人逃出生天。
解放军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在华东的精锐力量,为接下来的渡江战役扫清了障碍。
派系斗争让胡琏这样的悍将消极避战,蒋介石的微操又让黄维这样的书生将军贻误战机,最终12万大军在双堆集这块弹丸之地灰飞烟灭。
胡琏后来在台湾成了“金门王”,指挥过古宁头战役,算是为国民党挽回些颜面。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想起1948年那个寒冷的冬夜,想起那辆破旧的坦克,想起双堆集漫天炮火中倒下的同胞。
可惜战争从不相信假设,双堆集的沃土下,埋葬的不仅是数万亡魂,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