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3万敌军围困,正准备死战时,一名拄拐的地主深夜闯营:“我有破局路!跟我走!“ 他究竟啥来头?这究竟是陷阱还是生机?
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开打。抗战刚结束没多久,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带着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是双方拉锯的要地,解放军为了保存实力搞战略转移。鄂东独立第二旅6000人奉命掩护主力撤退,结果在冶溪镇被国民党整编72师3万多人围了个水泄不通。那时候,解放军装备差、人数少,硬碰硬根本不是对手,战略上只能靠机动灵活取胜,可这次被堵死,情况真挺糟。 冶溪镇在大别山里,地形复杂,山高路窄,国民党军占了外围制高点,把解放军困在镇子里。旅长吴诚忠带着部队驻扎在镇中心的关帝庙,靠着地势还能撑几天。但敌军火力太强,炮弹轰得庙墙都裂了,粮食和弹药撑不了多久。吴诚忠接到上级命令,要拖住敌人三天,给主力争取时间。可三天过去,援军没影儿,敌军却越逼越近,摆明了要全歼这支部队。弟兄们都憋着一口气,准备拼死一搏。
这时候,胡之杰出现了。这人可不是普通地主,生于1895年,小时候家里穷,当过乡村教师,后来投了川军。抗战时,他干到川军26师师长,打过淞沪会战,立了不少功。抗战一结束,国民党内斗得厉害,他被扣了个“通共”的帽子撤了职,回了老家冶溪镇当了个地主。这家伙虽然退了,手上还有些人脉,地方上也挺有威望。更关键的是,他看不惯国民党那帮人腐败无能,早就对蒋介石失望透顶。 胡之杰听说解放军被困,琢磨着不能坐视不管。那天晚上,他拄着拐杖,趁着夜色摸到关帝庙。吴诚忠一开始满脑子怀疑,毕竟地主大多跟国民党走得近,这老头突然跑来说要帮忙,谁敢信?他跟吴诚忠摊牌,说自己认识敌军72师师长杨文泉,以前是上下级关系,有把握能谈出条路。吴诚忠没办法,形势太急,赌一把也比等死强,就点了头。 胡之杰跟杨文泉的关系是这事儿的关键。杨文泉抗战时在他手下干过,对这位老长官多少有点敬意。胡之杰跑到国民党军营,直接找上杨文泉,靠着这份旧情加上点软硬兼施的谈判,劝他放解放军一条生路。结果是杨文泉松了口,同意在东线留个缺口。
7月20日凌晨,解放军抓住机会突围。国民党军东线果然没全力堵截,6000人趁夜色冲出去,跑进了大别山。这次行动快得很,敌军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胡之杰全程跟着,带着部队走山路,虽然年纪大腿脚不利索,但硬是撑了下来。突围成功后,解放军化整为零,转入游击战,继续跟国民党周旋。 胡之杰这事儿干得漂亮,可下场不咋地。国民党很快查出他帮了解放军,把他抓去南京关进监狱,折腾得够呛。他在牢里没屈服,也没供出啥有用的东西。杨文泉也没好运,事后被国民党以“通敌”罪处决。至于解放军这边,吴诚忠带着部队打了好几场硬仗,后来还升了少将。这6000人里不少活下来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