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 2024年夏天,韩国的白菜市场又一次陷入了混乱。原本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7-27 11:25:55

“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 2024年夏天,韩国的白菜市场又一次陷入了混乱。原本绿油油的白菜田,因为罕见的高温和暴雨变得一片狼藉。 农民们看着被晒焦的菜心和泡在水里腐烂的根部,愁得直叹气。 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当年夏季白菜种植面积比往年减少了23.9%,产量预计减少24.5%,这意味着韩国本土的白菜供应缺口越来越大。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2024年韩国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夏季平均气温,比历史均值高出近2摄氏度。 这种高温对生长在山区、偏好凉爽气候的高地白菜来说是致命打击。 原本需要在18-21摄氏度环境中茁壮成长的白菜,在持续的热浪中菜心变质、根部腐烂,许多幼苗甚至被烈日直接烤焦。 更雪上加霜的是,暴雨频繁侵袭,仅9月就有660公顷白菜地被淹,大量成熟的白菜无法及时收割。 面对严峻的供应形势,韩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向中国求援。这已经是韩国第五次从中国进口白菜,此前的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22年,韩国都曾因本土白菜短缺而依赖中国供应。 2024年9月27日,首批16吨中国产白菜运抵韩国,随后每周以200吨的规模持续进口,预计到10月累计进口1100吨。这些白菜主要供应给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以缓解泡菜生产的原料危机。 为了鼓励民间进口,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将白菜进口关税从27%降至零,并在大型超市提供最高40%的价格补贴。 政府还动用了2.3万吨的储备白菜,这是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储备投放。即便如此,市场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9月26日,韩国白菜平均零售价达到每颗9680韩元(约合人民币50元),同比上涨56.3%。在首尔的一些社区超市,一颗白菜甚至卖到了100多元人民币,让普通民众直呼“吃不起”。 事实上,韩国对中国白菜的依赖早已形成。中国占韩国白菜进口量的99%,山东等地的白菜通过海运在24小时内就能抵达韩国港口。 这种地理优势和稳定的供应链,使得中国白菜成为韩国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2024年为例,韩国每年消费约200万吨白菜,其中20万-25万吨依赖进口,而中国几乎包揽了全部份额。 这种依赖在泡菜产业中尤为明显。韩国关税厅数据显示,2024年1-7月泡菜进口额同比增加6.9%至9847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中国产泡菜的价格仅为韩国本土产品的1/6,且品质和口味完全符合韩国消费者的需求。山东青岛等地的泡菜企业,每年向韩国出口30万吨泡菜,占韩国年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尽管韩国国内偶尔会出现对中国白菜的质疑声,但在现实面前,这些声音很快就被市场需求淹没。 2024年7月,Netflix将“泡菜”翻译为“辣白菜”曾引发韩国网友抗议,认为这是对韩国文化的“剽窃”。 但这种文化层面的敏感,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消费抵制。 相反,韩国民间从中国进口的新鲜白菜量在2024年9月前24天同比骤增七倍多,达到530吨。一些韩国消费者坦言,虽然支持本土农业,但面对高价的国产白菜,他们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 韩国白菜危机的频发,暴露了其农业结构的深层问题。一方面,韩国对农业实行高保护政策,农产品平均关税税率高达52.2%,导致本土农业竞争力不足。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韩国国家农作物科学研究所预测,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90年韩国可能不再适合种植高地白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韩国政府正在推动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乡村发展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试图培育耐高温、抗病虫害的白菜品种。 但科学家李永圭指出,这些新品种的种植成本更高,且口感不如传统品种,推广难度较大。 与此同时,韩国也在探索与越南、卡塔尔等国的合作,希望实现白菜供应的多元化。但短期内,中国仍将是韩国白菜市场的“压舱石”。 2024年的韩国白菜危机,本质上是全球化时代供应链韧性的一次考验。当极端天气冲击本土农业时,韩国不得不依赖中国这个稳定的供应方。 这种依赖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地理、经济和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 这场危机也给韩国敲响了警钟:过度保护本土农业可能在短期内维护农民利益,但长期来看会削弱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才能在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站稳脚跟。 对于中国来说,韩国市场的需求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如何在保证供应的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未来中韩农业合作需要探讨的课题。 如今,韩国的超市里,中国白菜和韩国白菜并排摆放。尽管价格悬殊,但消费者的选择却很诚实——更多人推着装满中国白菜的购物车走向收银台。 这场看似“抵制”的风波,最终在现实的供需法则面前偃旗息鼓。

0 阅读:5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