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齐白石在北京购置了一四合院,想要找一个看门人。一个晚清老太监主动上门,提出:“我不要一份工钱,免费帮你看门。” 老太监无怨无悔干了20多年,临辞前提出:“能否给我几幅画做留个纪念?” 1926年,齐白石在北京西城跨车胡同买了座四合院。本想安安静静画画,可名气太大,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弄得他不得清净。于是他琢磨着找个看门人,把那些不请自来的客人挡在门外。没多久,消息传出去,有人开始上门应聘。有年轻人毛遂自荐,说愿意免费看门,只求学点画技。齐白石看看他们的画稿,觉得马马虎虎,但心里明白,看门和学画两头忙,估计干不好。更别提应付那些脸皮厚的访客,年轻人未必有那份老练。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尹春如的中年人找上门。他自称是晚清太监,宫里混过,后来跟过肃亲王,辗转各地,清朝倒台后回了北京,如今孤身一人,只想找个落脚地。他提出不要工钱,只要管吃管住就行。齐白石听完有点意外,世上还有这等好事?不过转念一想,这家伙在宫里待过,肯定会打交道,兴许能帮上忙。于是他点了头,让尹春如先试试看。 尹春如上岗后,果然没让人失望。他守在门口,对付求画的人有一套。不管对方多缠人,他都能不软不硬地把人劝走,既不得罪人,又保住了齐白石的清静。时间一长,院子里的喧闹少了,齐白石画画的日子也舒坦了。尹春如就这样默默干着,一天不落。清晨扫地,晚上锁门,活儿虽简单,却从不马虎。齐白石看在眼里,慢慢对他多了几分信任,甚至拿他当家里人。 这日子一晃就是22年。1948年,尹春如年纪大了,腿脚不行了,觉得自己干不动了。他找到齐白石,说想回老家歇着。齐白石挺感慨,拉着他说:“你在我这儿22年,没拿过一分钱,我都记着。你要走,有啥想要的吗?”尹春如想了想,说:“要是可以,就给我几幅画吧,留个念想。”齐白石没多说,当场拿出纸笔,画了几幅精品给他。那时候,齐白石的画千金难求,可他一点不吝啬,把这当成对尹春如22年付出的谢礼。 尹春如拿着画回了老家,挂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时常看看,却从没想过卖。他晚年过得清苦,可对着画,心里挺满足。齐白石呢,后来一直住在四合院,直到1957年去世。这段缘分,就这么从一句“不要工钱”开始,到几幅画结束,成了艺坛里一段耐人寻味的佳话。 想想看,尹春如为啥愿意白干20多年?有人说他可能是图个安稳晚年,找个靠谱的靠山。也有人觉得,他待在齐白石身边,多少是敬佩这老头的才华,心里有份寄托。至于齐白石,肯收留这么个老太监,还送画给他,估计也是看中了尹春如的实在劲儿。俩人一个出才,一个出力,搭得挺默契。 这事搁现在看,也挺接地气。尹春如没啥大野心,就是想有个窝,干点活,换口饭吃。齐白石也没摆架子,懂得感恩,知道人家帮了自己大忙。这不比那些勾心斗角的故事强多了?再说,尹春如临走只要画,不提钱,说明他心里清楚啥是值钱的,可他没贪,够本分。齐白石痛快答应,也显出他不小气,对老伙计有情有义。
1926年,齐白石在北京购置了一四合院,想要找一个看门人。一个晚清老太监主动上门
混沌于浮云
2025-07-26 23:13: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