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深夜,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见她是个大美人,实在于心不忍枪毙她,于是色眯眯地笑道:“好漂亮呀,杀了太可惜了。”此时,郑苹如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话,特务们心生怜悯,就成全了她。 郑苹如1918年出生在浙江兰溪,家里背景有点特别,算得上中日文化交融的产物。她爸郑钺是个老革命,追随过孙中山,年轻时去日本留学,认识了个日本姑娘木村花子,后来改名叫郑华君。这俩人结婚后生了五个孩子,郑苹如是老二。因为爸妈的文化背景,她从小就学中文和日文,脑子灵光,语言天赋特别强。这也为她后来干特工埋下了伏笔。 她小时候跟着家人搬到上海,爸在复旦大学教书,家里挺重视教育。郑苹如上了上海政法学院,成绩不错,但她对读书之外的事更感兴趣。她特喜欢艺术,迷胡蝶和阮玲玉那样的电影明星,自己也想当演员。她还跟大同大学的剧团混过,唱歌跳舞样样行,长得又好看,很快就成了上海社交圈里的红人。1937年,她还上了《良友》杂志封面,穿个旗袍,短发烫得卷卷的,那模样真挺时髦。 不过,别看她外表光鲜亮丽,骨子里却是个热血青年。她家跟日本有渊源,可一点不影响他们反日。1931年日本占了东北,1932年打上海,她跟哥哥姐姐一块儿上街游行,喊口号抗议。到了1937年,上海沦陷,她看不下去了,干脆加入了国民党地下组织,干起了特工。她日语好,人脉广,很快就混进了日本高层的圈子,打探了不少情报,像汪精卫投敌的事,她就捞到过关键线索。 到了1939年,郑苹如接了个大任务——干掉汪伪政权的大特务丁默邨。这家伙是“76号”的头头,心狠手辣,外号“丁屠夫”,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血。她为啥能接这活儿?因为她跟丁默邨有点渊源,丁以前当过民光中学校长,而她在那儿读过书,算是有个切入点。她就靠着这层关系,加上自己的聪明和美貌,慢慢靠近了目标。 郑苹如不是那种鲁莽的人,她很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她长得好看,又会说话,社交场上混得风生水起,跟丁默邨身边的人搭上了线。她本来计划用自己的魅力迷惑对方,再找机会下手。可惜,丁默邨这老狐狸太狡猾了,几次行动都没成功。她试过接近他,甚至安排过埋伏,可每次都被丁默邨躲了过去。这家伙警惕性高得很,身边还有不少眼线,郑苹如的行动最后还是露了馅。 暴露之后,她被抓进了汪伪的监狱。那时候的特务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严刑拷打是家常便饭。可郑苹如硬是咬紧牙关,没吐半个字。她还挺机灵,把刺杀说成是个人恩怨,愣是没把组织供出去。她这么做,既是保护自己人,也是给自己留了点尊严。不过,汪伪那边可不管这些,她被抓后没多久,就被判了死刑。 1940年2月的一个深夜,郑苹如被押到上海郊外的小树林准备枪决。那天晚上挺冷,周围静得让人发毛。特务们把她从车上推下来,枪都端好了,可一看她那张脸,又有点下不去手。她长得太漂亮了,连这些干脏活的特务都觉得杀了可惜。有人还开了句玩笑,说她太好看了,枪毙她怪不忍心的。就在这时候,郑苹如突然说了句话:“既然如此,我只有一个要求——别打我的脸。”这话一出,特务们愣了愣,居然真就照她说的做了。枪响之后,她倒下了,22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她这话听着挺简单,可想想她当时的处境,真挺震撼的。都到这份上了,还能这么镇定,甚至有点幽默地提要求,可见她有多坚强。虽说刺杀没成,可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了那些特务一记心理重击。她没完成任务,却让人记住了她的胆量和风度。 再说说丁默邨,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值得同情的人。他后来还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1940年10月,他被另一个国民党特工陈恭澍干掉了,死得挺惨。这也算有点报应吧,毕竟他手上血债太多。郑苹如没亲手弄死他,可她的努力多少给后来的行动铺了路。她要是知道这个结局,估计也能瞑目了。 郑苹如的故事听着挺传奇,可剥开那些光环,她其实就是个普通女孩。她不是天生英雄,也没啥超能力,就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不服输的劲儿,走上了这条路。她长得好看不假,可她没把美貌当资本去享乐,而是拿来为国家做事。这点挺让人佩服的。她牺牲的时候才22岁,比咱们现在好多人还小,可她干的事,比谁都大。 再说她那最后一句话,别看就几个字,背后是她对命运的抗争。她知道自己逃不掉,可还是想留点体面。这种倔强,不是谁都能有的。她死后,很多人被她的故事感动,后来还有人拿她当原型写了小说拍了电影,像张爱玲的《色戒》就有点她的影子。不过,真实的她比小说还精彩,因为她真真切切地活过、拼过。
1940年深夜,郑苹如被秘密押到小树林执行枪决,特务见她是个大美人,实在于心不忍
混沌于浮云
2025-07-26 23:13: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