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家里医学背景深厚,爷爷是医学院创始人之一,父亲是牧师。他从小对医学感兴趣,但人生路可不直。干过老师、当过记者,还在轮船上烧过锅炉,就为了攒学费上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09年,他终于迈进医学大门。 1914年,一战爆发,他加入加拿大医疗队上了欧洲战场,救人时腿被弹片炸伤。战后拿了医学学位,又在海军当军医。后来在底特律开诊所,积累了不少经验。1926年,他得了肺结核,自己给自己做了人工气胸手术,硬是挺了过来,还顺手发明了肋骨剪等工具。1935年,他去苏联一看,社会化医疗让他眼界大开,加入了共产党。之后跑去西班牙内战帮忙,搞了个战地输血服务。 1938年,他带着加美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到了晋察冀边区,他没日没夜给八路军伤员做手术,跑了750公里,做了300多台手术。1939年11月12日,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因败血症去世,年仅49岁。他把命都献给了中国抗战。 白求恩去世那天是1939年11月12日凌晨,日军就在附近晃荡,情况紧急。交通队接到命令,得赶紧把他的遗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不然落敌手里就麻烦了。早上10点,队员们开始行动。因为白求恩个子高,普通担架不够长,他们找了两根粗木棒绑在担架边上加长,用破毛毯盖住遗体,装成重伤员的样子。 当晚,队伍在夜色掩护下出发,走的是山路和小道,尽量躲开日军巡逻。路上得穿过好რ 溪水冰凉,他们得抬高担架,不能让遗体被水泡着。路不好走,担架晃来晃去,队员们只能用肩膀扛着,累得满头大汗。白天藏在树林或空屋里,轮流放哨,小心翼翼。走了五天,11月16日凌晨,他们终于到了于家寨。村民早等着,把遗体安置在一间土屋里,点了油灯,收拾干净后给他换上八路军军装,外头裹上红绸。 11月1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赶来,带着大家默哀。仪式简单但庄重。之后,遗体被埋在村南狼山沟门一个没标记的墓地,防着日军找到。三天后,日军扫荡过来,啥也没发现,白求恩的墓保住了。 白求恩去世后,大家没忘了他。1939年12月1日,延安开了追悼会,毛泽东送了挽词。12月21日,毛写了《纪念白求恩》,夸他无私奉献。1940年1月5日,唐县搞了个大追悼会,上万人来送行,场面感人。 晋察冀军区还把卫生学校和医院改名叫白求恩学校和白求恩医院。同年2月,他们决定修个大陵墓,选在古阅兵场,五角星墓基上放地球模型,寓意他的国际主义精神。1940年6月21日,陵墓建成,聂荣臻揭幕,万人来致敬。 1942年,日军扫荡把陵墓毁了,遗体被转移。1952年,河北决定把白求恩等烈士遗骸迁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53年3月15日,唐县挖出棺木,用马车连夜运走。3月17日到了石家庄,墓碑上刻了中英文,记下他的事迹。1977年,陵园又加了3米高的白求恩塑像,挺庄严的。 白求恩的故事没完。他的精神激励了好几代人。1940年唐县万人追悼,1953年遗体迁到石家庄,他成了中加友谊的标志。他的奉献不光是救人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跨越国界的精神。加拿大那边也记得他,1998年把他评为国家历史人物。 在中国,他的事迹进了课本,医院、学校还用他的名字。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医生的职责不只是治病救人,还得有颗大爱的心。直到今天,去石家庄烈士陵园看他墓的人还不少,大家都想缅怀这位国际主义战士。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能秘密地把白求恩的
混沌于浮云
2025-07-26 23:13: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