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近期对美国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访问,在这次出访中,他希望借助“打中国牌”的策略,与美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同时强化马菲之间的军事同盟,以便共同抵御来自中国的压力。然而,马科斯的计划并未如预期顺利展开,结果却让菲律宾感到失望。
在前往美国之前,马科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尤其是在关税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他希望通过此次访美争取对菲律宾有利的贸易条件。同时,他还希望与美国加强军事关系,利用两国的合作来牵制中国在南海的影响。简单来说,菲律宾的目标是将安全与经济问题相结合,与特朗普进行一场“交易”。基于此,马科斯设想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制造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局面,从而期待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优惠。
然而,随后的会谈却让马科斯感受到巨大的失望。据知情者透露,美国方面对在关税问题上进行合作显得非常冷淡,并没有打算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在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会晤中,马科斯得到了一个相对模糊的承诺:美国将支持菲律宾的武装部队与海岸警卫队,无论是在南海还是其他太平洋地域的武装冲突中,都将坚决提供支援。这虽然让马科斯感到宽慰,但并未解决他最迫切关注的关税问题。
同样,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会谈也并未给马科斯带来额外的好消息。鲁比奥重申了美菲同盟“牢不可破”的立场,并称之为印太地区的“关键和平力量”,但在实际交易和利益上并没有给予菲律宾任何实质性的支持。综上所述,特朗普政府的这两个高官在关键的问题上避而不谈,几乎宣告了马科斯与特朗普之间的会谈更多的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抵御中国的战略需求与关税问题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美国迫切需要像菲律宾这样的盟国在应对中国的过程中充当前沿阵地,帮助分担压力,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希望通过“收割”自己的盟友,以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过去,马科斯凭借打“中国牌”成功获得了拜登政府在军援方面的承诺,那是因为当时的美国需要一个稳固的盟友体系,以巩固其全球霸权。
然而,在特朗普执政之下,菲律宾的策略显然不再有效。特朗普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政策,甚至愿意以牺牲长期的战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马科斯曾经倚仗的“游戏规则”变得无效。可以说,菲律宾错误地评估了当前的国际局势,以及自身在美国眼中的价值。实际上,美国从未认为菲律宾能独自扮演牵制中国的角色,毕竟两国之间的经济体量及发展阶段相去甚远。
一直以来,美方的真实意图是希望通过菲律宾这个“跳板”进一步插手南海及台海的事务。在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菲律宾自己的利益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但这些显然不是美国所关心的问题。在美国看来,他们只需告诉菲律宾,尽管与中国发生摩擦,借助《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保护,就可以让菲律宾心甘情愿为美国效劳。因此,菲律宾无从要求得到更多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