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星少将傅履仁,系第一位华人美军少将。其家族在清朝时期隶属于八旗满洲正红旗,

炎左吖吖 2025-11-18 10:17:57

美国二星少将傅履仁,系第一位华人美军少将。其家族在清朝时期隶属于八旗满洲正红旗,其父亲傅泾波是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私人秘书。 1989年5月,55岁的美国陆军少将傅履仁站在五角大楼的授衔仪式上,胸前的将星闪着光。 没人想到,这位美国军界最高华裔将领,16岁前竟是在北平四合院里生活长大的。 傅履仁本不姓“傅”,他的祖上是满族最古老的“满洲八大姓”之一,富察氏。 这个姓氏在金朝曾是女真第二大姓,与皇族完颜氏世代通婚。 到清朝,虽属“下五旗”正红旗,却仍是八旗贵族。 傅履仁的曾祖父倭和当过山海关总兵,与顺承郡王府的谦德结为亲家。 祖父傅瑞卿官至五品,却信了天主教,连带儿子傅泾波也成了基督徒。 傅泾波的命运,因司徒雷登改变。 作为燕京大学校长兼美国驻华大使的私人秘书,傅泾波一生追随司徒雷登,连子女都管这位美国老人叫“Grandpa”。 1950年,16岁的傅履仁随父母移民美国,行李里除了几箱线装书,还有司徒雷登的亲笔信:“到新大陆,也要记住自己的根。” 初到美国的傅履仁,日子并不好过。 父亲傅泾波为让他融入美国社会,把他送进纽约私立学校,寄宿在普通美国家庭。 语言不通、文化隔阂,他像块“夹心饼干”,既不被完全接纳,又割舍不下北京的童年。 这种压抑,在他18岁那年爆发。 他不顾父亲反对,偷偷报名参军。 但命运给了他另一条路,因法律背景,他被分配到美国陆军军法署,成了中尉律师。 “当律师能打官司,当军官能带兵。” 傅履仁很快发现,军法署的工作既能发挥专业,又能接触军队核心。 1960年,他从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拿到法学学位,正式以军官身份服役。 1964年,傅履仁首次退役。 但他很快后悔了。 军旅生活的纪律性、使命感,让他上了瘾。 尽管父亲强烈反对,他仍在两年后申请重返军队。 这一去,便是三十年。 1964年以中尉身份重返陆军军法署,负责士兵法律事务。 1984年晋升为准将,成为美军高级军官。 1989年升为少将,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将军。 1991年任陆军军法署署长,统领1700名军事法官。 他的晋升,不是靠“华人身份”的照顾,而是实打实的成绩。 参与过越战后的军事审判、制定过海外驻军法律条例,甚至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协调过战俘权益。 1993年,59岁的傅履仁以少将身份退役。 但他的“中国故事”,才刚刚开始。 他先加入麦道公司,任中国区域总裁。 麦道与波音合并后,又成了波音中国执行副总裁。 在安然国际当中国区总裁时,他常说:“美国经济靠中国,中国文化帮我懂中国。” 更动人的是他对中美交流的投入。 自1988年起,他多次率美军代表团访华。 1990年在颐和园,中方说“一位中国人,两位外国人”,他立刻用地道京腔纠正:“两位中国人,一位外国人。” 还凭一口流利北京话,硬是让售票员按“国人价”收了费。 上海友谊商店里,营业员质疑他“是哪国人”,他反问:“你想我站在哪边?” 答案藏在他后来的行动里。 推动中美商贸合作、促成军事学术交流。 2006年,他当选“百人会”会长,这个华裔精英组织,成了民间沟通的纽带。 晚年的傅履仁,总爱翻北京胡同的老照片。 他说:“我是美国人,但根在中国。中国经济越发展,美国越离不开中国。” 2010年5月11日,76岁的傅履仁在马里兰州去世。 葬礼上,他特意要求播放两首曲子,《星条旗永不落》和《茉莉花》。 美国媒体称他“改写了华裔军人的历史”,中国亲友却记得他临终前念叨的是“想再吃碗豆汁儿”“想看看四合院的枣树”。 他的一生,是“美国梦”与“中国梦”的交织。 正如司徒雷登在回忆录里写的:“傅履仁的血里,流着富察氏的骄傲,也淌着北京的温情。” 这位从北京胡同走出的将军,最终成了连接两个国家的“活的纽带”。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从移民到少将 美首位华裔将军傅履仁的传奇人生)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总有刁民想害朕

总有刁民想害朕

2
2025-11-18 10:58

举行葬礼时,当乐队演奏完星条旗永不落结束后,接着送葬的就要把他的尸体埋葬时,突然棺材里面传来咚咚咚的敲击声,众人吓得屁滚尿流,有一胆大不怕死的打开棺材,发现尸体坐了起来,并且说了句:少演奏了一曲茉莉花。然后尸体又自己坐下,不得已乐队继续演奏茉莉花。。。。。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