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个寂寞!乌克兰天塌了,泽连斯基发现俄军武器里,竟有大量来自美、英、德等国的零件。西方国家一边给乌克兰摇旗呐喊,一边却把高精尖的零部件卖给俄罗斯发大财?一边加油,一边递刀,双标玩得太明显了。 泽连斯基这些年也算折腾得够呛,从自家首都到世界各地,跑断了腿求援助,就盼着西方能实打实帮着扛住压力。 结果战场上捡回来的导弹残骸一拆,整个人都得懵 —— 那些炸得基础设施稀烂的武器里,核心零件居然全是西方货。 不管是巡航导弹还是弹道导弹,甚至是无人机,拆开来看,电子芯片、导航模块、光学组件,没一样离得开美、英、德这些国家的技术。 有机构拆了几十件武器样本,光国外零部件就找出四百多种,其中美国的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德国和日本的精密部件也一抓一大把。 这事儿说起来就讽刺,西方早把对俄制裁的调子喊得震天响,宣称要卡断俄罗斯的军工供应链,让他们造不出导弹。可现实是俄罗斯的导弹越打越多,2024 年下半年日均发射量都翻了好几倍,压根没见短缺。 秘密就在这些流过去的零件里,俄罗斯自己能造武器的外壳和架子,可真正管精准、管控制的核心玩意儿,还得靠进口。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零件不少本来是民用的,比如洗衣机里的控制板、相机里的传感器,到了俄罗斯手里改一改,就成了导弹的 “大脑” 和 “眼睛”,照样能精准炸到目标。 这些零件当然不是直接从西方工厂运到俄罗斯军工厂的,中间绕了好几道弯。俄罗斯早就摸透了门道,找了第三方国家的中间商当跳板,土耳其、阿联酋、哈萨克斯坦这些地方成了中转站。 一批美国芯片从本土工厂出来,先卖给中东的贸易公司,再转手给俄罗斯的企业,全程手续看着合规,实际上就是钻制裁的空子。 还有些空壳公司专门干这个,办公室里就堆着纸箱没人办公,照样把上亿的零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西方企业嘴上都说早停了对俄业务,可真要追究起来,只会甩锅说 “管不了下游经销商”,签份合规文件就万事大吉。 西方政府的态度更耐人寻味,制裁令发了一沓又一沓,可真要堵漏洞就磨磨蹭蹭。美国商务部罚过几家转售的公司,可架不住市场太大,经销商太多,根本管不过来。 日本政府承认有出口漏洞,德国也说光学部件通过第三方流走了,可也就是嘴上说说加强监管,真没见下狠手。 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这些零部件生意背后全是真金白银,企业不想丢单子,政府也不想自家产业受影响,所谓的 “制裁” 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样子。 泽连斯基也不是没反应,拿着拆解报告到处呼吁,说一枚高超音速导弹里就有近百个外国零件,无人机里的更是超过十万个,要求西方国家真把制裁落到实处。 可西方那边就打打太极,英国说已经实施了最严厉的制裁,美国说在加强审查,可零件该流还是流。 毕竟对他们来说,援助乌克兰是政治正确,可让自家企业赚钱是实际利益,两头都不想丢,就只能玩这种一边加油一边递刀的把戏。 现在战场上的局面就这么荒诞,乌克兰拿着西方援助的武器抵抗,俄罗斯用装着西方零件的导弹轰炸,而卖零件的西方国家坐在中间赚差价。所谓的 “正义” 和 “立场”,在利益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泽连斯基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求来的支持背后,还有这么一笔不清不楚的生意,那些喊着挺乌的国家,转身就把 “刀” 递到了对手手里。这双标玩得如此丝滑,恐怕也只有利益能解释得通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新鲜事,早在冲突爆发初期,就有机构发现俄军武器里的西方零件,只是越到后面越明显。 俄罗斯靠着这些绕开制裁的零件,把导弹产量提了上去,2023 年的产能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而西方一边看着乌克兰挨打,一边看着自家企业的利润报表,两不耽误。 有数据显示,光 2023 年前三个季度,俄罗斯就买了 17 亿美元的西方芯片,大多是通过第三方渠道进来的。 泽连斯基想堵上这个口子,可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这点诉求恐怕只能是徒劳。西方企业不会愿意放弃这块市场,政府也不会真下狠手断了自家产业的财路。 所谓的 “支持乌克兰”,更像是一场表演,台上喊得声嘶力竭,台下该赚钱赚钱,哪管战场上火光冲天。 那些被炸得流离失所的人,那些在前线拼命的士兵,大概从来没想过,打向自己的武器里,居然装着 “盟友” 生产的零件。 这事儿越琢磨越明白,西方的双标从来不是藏着掖着的,只是这次在战场上摆得太明显。 一边把援助的武器送到乌克兰手里,一边把关键零件卖给俄罗斯,左手递盾右手递刀,两头的钱都想赚。 泽连斯基或许该看清,那些口口声声的 “盟友”,从来没把乌克兰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利益才是他们真正的立场。 这场仗打到现在,乌克兰打得辛苦,西方赚得开心,也就只有泽连斯基还在较真,可惜再较真,也拧不过利益的大腿。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泽连斯基“乱咬”:俄罗斯武器含美中英德日韩零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