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记者在浦东机场,看到前往日本的值机柜台前,排起长队的中国人。估计心情复杂极了。 有人称,怕死不是中国人。真是心态极好的。 日本记者山田彻站在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国际出发大厅,深灰色风衣下摆被空调风微微吹动。 他刚完成上海外资企业的专题采访,正准备搭乘傍晚航班返回东京,视线却被前方景象牢牢吸引——前往日本的多个值机柜台前,拖着各色行李箱的中国旅客排成长队,队伍末端几乎延伸至隔壁东南亚航班的值机区域,连带周边免税店入口都显得拥挤。 山田彻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颈间相机,镜头盖尚未打开,目光已锁定队伍中一名穿亮黄色冲锋衣的年轻人。 对方举着手机通话,言语间满是对东京迪士尼的期待,连游玩项目的优先顺序都规划清晰。年轻人身旁的同伴正在整理托运的滑雪装备,雪板袋上的北海道雪场标识表明,这是一场早有筹备的旅行。 他掏出手机,指尖划过屏幕上日本观光局的最新报告,一组数字格外醒目——2025年9月,中国内地赴日旅游人数达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前三季度累计突破748.7万人次,同比增幅超40%,中国内地仍是日本入境游第一大客源地。 这份上周发送至邮箱的报告,此前在编辑部讨论时被认为可能存在滞后,此刻亲眼所见的场景,让他切实感受到数据背后的分量。 东航值机员小林站在柜台后,抬手擦去额角薄汗,手中行李条已用掉半卷,动作麻利却难掩疲惫。 她刚为一对带孩子的夫妻办完手续,双手递过贴好标签的护照与登机牌,清晰告知登机口信息及时间。 孩子母亲弯腰整理孩子的口罩挂绳,孩子攥着哆啦A梦玩偶,蓝色玩偶肚皮蹭脏了母亲的米色风衣。母亲转头对丈夫说,抵达东京后先去浅草寺,已与当地朋友约好带孩子求平安符,语气满是期待,未提及中国外交部近期发布的赴日出行提醒。 山田彻眉头微蹙。他忆起三天前东京分社的会议,主编曾提及中国外交部的最新通知,内容为提醒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 不少旅行社已冻结寒假赴日团期,国航、南航等航司也推出12月31日前的免费退改政策。当时编辑部普遍认为中国游客将大幅减少,关西温泉旅馆可能面临空置,眼前的长队却与这些预判完全相悖。 队伍中段,一位戴老花镜的老人正与身旁年轻人交谈,声音洪亮。老人称自己年轻时曾在日本留学,此次计划带老伴故地重游,顺便探望老同学。 年轻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正规划为期两周的毕业旅行,笔记本上记满京都寺庙游览攻略与奈良小鹿喂食注意事项。两人话题从日本樱花季延伸至北海道温泉,全程围绕旅途期待,未涉及所谓的安全顾虑。 山田彻上前用生硬的中文搭话,询问二人是否知晓中国外交部的出行提醒。老人推了推眼镜,坦言已看到通知,子女也反复强调安全。“注意安全不代表必须闭门不出。” 老人指向自己的行李箱,“这里面口罩、消毒湿巾、常用药都备齐了,凡事谨慎即可,不能因风险就放弃正常生活。”身旁大学生补充说明,他已查询日本当地治安信息,手机中存好驻日使领馆联系方式,做好准备便无需畏惧。 老人的话让山田彻记起上周在大阪的采访经历。当地一家经营三十年的居酒屋老板曾向他诉苦,前几个月因中国游客减少,生意下滑明显,连招牌烤鳗鱼都销量大减。 老板特意将菜单更新为中日双语,重新雇佣会中文的服务员,盼着中国游客早日回归。当时山田彻仅能安慰对方耐心等待,此刻面对浦东机场的长队,他立刻拿出手机想给老板发去消息。 值机柜台前的队伍稍缓,小林趁机喝了口水缓解干渴。她告诉山田彻,11月以来赴日航班周航班量较10月下降14.5%,但每日值机旅客数量依旧可观,周末热门航班客座率能维持在七成以上。 “那边的自助值机设备,”小林抬手指向远处,“从清晨六点至今从未闲置,许多旅客提前完成线上值机,到店仅需办理托运,流程十分熟练。” 话音刚落,一名穿职业套装的女士推着行李箱快步走到柜台,递上护照与签证。她是上海某外贸公司销售经理,每月需赴日拜访客户。女士熟练报出常旅客卡号,与小林确认行李额度,同时用手机向同事交代工作:“我抵达东京后先与客户会面,后天展会资料已发送至你邮箱,如有问题及时联系。” 结束通话后,她向山田彻说明,商务往来不能受外界因素干扰,做好防护措施便可正常出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