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把主意打到大湾区上了,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国家嫌弃的赛事,因为要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那可是巨大的,要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还有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 光说烧钱不够实在,咱来整点真事儿。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时喊着“奥运百年回故乡”的口号,一下砸了快一百亿美元建场馆。结果呢?比赛一结束,那些刚建好的场馆立马就废了,游泳馆屋顶漏得哗哗的,田径场跑道长了半人高的草,举重馆里的钢筋锈得一摸就掉渣。 更糟的是,这笔烂账直接让雅典背上了巨债,当地老百姓好几年都在为这15天的热闹还债。 里约奥运会更离谱,预算从一开始就没按住,最后花的钱比计划多了好几倍。为了赶工建的奥运村,比赛一完就荒了,里面全是乱草,流浪狗到处跑。 当初说要给市民的“体育福利”,全变成了一堆烂尾的钢筋水泥。当地人啥好处没捞着,倒背了一屁股债,现在一提奥运会就摇头。 这还不算最惨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才是坑人的“天花板”。为了办赛欠的债,市政府没辙,只能给300万市民加了个“奥运特别税”,这税一收就是30年,直到2006年才还清。牛津大学有份研究说得明明白白,从1960年到现在,每届奥运会花的钱都比预算多,平均超支180%,说白了,申奥时算的账,最后至少得翻两倍。 就连经济挺牛的日本,办东京奥运会也亏到姥姥家。一开始预算1.35万亿日元,因为疫情推迟一年后,直接涨到1.644万亿,光东京市就扛了7020亿。又因为搞无观众比赛,900亿日元的门票钱全泡汤了,赞助商还天天追着退钱,最后奥组委亏了2000多亿日元,按规定这笔钱全得东京市兜底。 现在巴黎奥运会也在硬扛,预算91亿欧元,预估收入才50亿,只能靠“奥运村不装空调、吃饭多吃素”省钱,最后能不能不亏都不好说。 有人说,咱大湾区有钱有实力,怕啥?这话没毛病,但咱有实力也不能瞎造啊。别忘了粤港澳刚办完十五运,三地105个场馆都是现成的,这是咱的优势,但奥运会的规模和要求可比十五运大太多了。 开幕式场地、媒体中心、安保系统,哪一样都得砸大钱,更别说比赛结束后,场馆维护又是个无底洞,雅典、里约的例子就在那儿摆着,建得起可不代表养得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咱办得特别漂亮,那是因为当时有特殊的时代需求,而且比赛结束后,鸟巢、水立方都改成了文旅地标,才算把资源盘活了。但现在办奥运的逻辑早变了,不再是“办得起就有面子”,而是“能算清账才是真本事”。 巴赫想让中国接盘,无非是现在愿意申办奥运会的国家越来越少,咱成了香饽饽,但这香饽饽烫不烫手,得咱自己摸了才知道。 大湾区现在的重心是搞科技创新、升级产业,钱得花在刀刃上。真要申办奥运会,不是不行,但得先想清楚:现有的场馆能用上多少?比赛结束后这些设施咋服务老百姓?投进去的钱能不能有个合理的回报?这些问题没答案之前,犯不着为了“奥运主办国”这个名头,去接一个大概率会亏的烂摊子。 咱不是不支持奥运,就是得理性点。毕竟办比赛是为了让老百姓过更好,不是为了凑个热闹撑场面。巴赫的小算盘打得精,但大湾区的账,得咱们自己算明白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