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杀疯了?谁能想到,曾经在国际贸易中默默无闻的人民币,如今正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金融版图! 在以前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可是霸主,基本上所有的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几乎都得用美元来结算,美国靠着这张“绿纸片”的特权,躺着就能收割全球财富。 结果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波动,美联储一会加息一会降息,搞得全球汇率跟着坐过山车,世界金融的重心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中俄等国对美元的依赖越来越不安,转而寻求一种更加“独立”的货币结算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顺势而上,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最直观的变化就体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这个被称为“人民币版SWIFT”的系统去年处理的金额达到了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相当于每天都有近5000亿元的人民币在全球流动,而且已经覆盖了186个国家和地区。 这个系统2015年刚上线时还只是个“小透明”,现在已经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动脉”,不仅支持普通贸易结算,连债券通、跨境理财通这些高端金融业务都能搞定,甚至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人民币计价LNG交易也得靠它来清算,美元霸权的墙角被悄悄挖动了。 能源领域历来是美元的“后花园”,但现在人民币也开始分到一杯羹。去年中俄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直接冲到了42%,比2022年的15%翻了近三倍。俄罗斯可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这意味着每卖出10桶石油就有4桶多是用人民币结算的。 更有意思的是沙特,这个曾经坚定的“石油美元”拥护者,2023年沙特阿美对华LNG贸易竟然有48%用人民币结算,这个比例刚好卡在美国财政部设定的“美元主导安全线”以下,既给足了美国面子,又实实在在地推进了人民币结算,这种“刀切豆腐两面光”的操作,把东方智慧玩得明明白白。 新兴市场更是成了人民币扩张的“主战场”。巴西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人民币在巴西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5%,而2019年还只有1.1%,反观美元占比则从67%掉到了52%。巴西可是拉美第一大经济体,这种储备货币结构的变化可不是小打小闹。 而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总值6.99万亿元,也增长9%,虽然没有直接公布人民币结算比例,但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占比首次超过50%来看,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肯定少不了,毕竟谁也不想再被美元汇率波动坑钱。 当然现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还是2.29%,跟美元的58%比起来还有差距,而且2023年还出现过短期下降,但拉长时间看,从2016年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以来,人民币储备规模已经增长了1.88倍,份额也翻了一番多。 这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很正常,毕竟美元霸权经营了几十年,想一下子颠覆不现实。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手里多攥点人民币,就多一份金融安全的保障,就像家里备着不同牌子的感冒药,总比只靠一种强。 而人民币能这种稳步推进的势头,已经让全球金融格局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