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想改容貌、得相好庄严,让人见了就心生亲近,靠的从不是皮囊修饰,而是内里功德的滋养——这是最根本的“相由心生”。要修相好,先修功德。比如以花供佛,不是求自己来生长得像花一样娇艳,那点私心只会招来美貌带来的烦恼,因果从不会错。供花时该发大愿:愿这花香与功德,滋养一切众生,让见者皆生恭敬心、善念心,而非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方向错了,果报便偏了,修行的核心本就是放下“我执”。相好庄严的根基,是戒定慧的功夫。心修好了,相自然会变:持戒则行止端正,定力足则神态沉稳,智慧开则眉宇清明。修行到一定境界,“善眼”自会流露,那份慈祥不是装出来的,是心底的柔软与慈悲外溢而成。哪怕天生容貌普通,修善根、结善缘的人,身上也会有种让人忍不住亲近的暖意——那是功德在气质里的显化,比皮囊好看更有力量。更要修忍辱与布施。别人有难时伸手相助,是布施;遇误解、受委屈时不嗔不怒,是忍辱。多少人修持多年,脸依旧拉得紧绷,让人望而生畏,便是没在忍辱与修心上落地——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哪怕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会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要么庄严肃穆,要么温润随和,这都是功德日积月累的模样。容貌是外在的镜,功德是内在的光。光靠粉饰镜面对不了本质,唯有让内里的光足够明亮,镜子里的影像才会自带庄严与亲和。
唐朝时候,一个叫马周的书生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你活不过一年!一年后,马周又来
【26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