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为何必须死? 蓝玉出生在安徽定远,大概1340年左右,出身苗族家庭,早年家里

陈砚之 2025-11-13 18:12:58

蓝玉为何必须死? 蓝玉出生在安徽定远,大概1340年左右,出身苗族家庭,早年家里穷苦,他就投身军旅,从底层士兵干起。他姐嫁给了常遇春,这层亲戚关系让他有机会接近朱元璋的圈子。蓝玉打仗胆子大,冲锋陷阵不怕死,很快就崭露头角。洪武四年,他跟着傅友德去平定甘肃,那时候明军推进西北,蓝玉带队突袭元军营地,抓了不少官员,立下头功,被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接着洪武七年,四川有叛乱,他又参与镇压,指挥骑兵在山地设伏,敌军被打得四散逃窜。这些早期的仗,让他积累了经验,也在军中混出了名堂。蓝玉这人作战有股狠劲,但也爱抢功,慢慢地就开始有点骄气。 蓝玉的军功越来越大,洪武十二年,他参加北征,穿越沙漠追击元残部,明军在风沙里行军,他负责先锋,击败了不少敌军,顺势封了永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这时候的蓝玉,已经是明朝的重要将领了。洪武二十年,他出任征虏大将军,去讨伐纳哈出,那仗打得硬,明军围困敌营,蓝玉下令挖壕沟夜袭,俘虏了好几万人马。蓝玉的打法讲究速战速决,抓俘虏多,缴获也多,朱元璋对他挺满意。蓝玉这家伙,仗打赢了就爱摆谱,出征时带一大堆侍从,搞得像皇帝出巡一样。这些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他没马上发作,因为蓝玉还能打仗。 蓝玉最大的军功在洪武二十一年,那年他统帅十五万大军远征漠北,一直追到捕鱼儿海。明军在沙漠里行军数百里,蓝玉派王弼做先锋,间道急进,到了百眼井附近就准备突袭。北元部队没防备,被明军一冲就乱了阵脚,蓝玉指挥骑兵直捣大营,焚烧帐篷,俘获了北元次妃、公主和一大批牲畜。这场大捷基本灭了北元主力,蓝玉因此封凉国公,食禄三千石,还加年俸五百石。蓝玉的战绩在明初将领里数一数二,他南征北战,从华北到西南,再到西北,帮朱元璋稳固了大片疆土。但蓝玉这人越来越嚣张,仗着功劳大,开始干些出格的事。 蓝玉的性格有大问题,他居功自傲,桀骜不驯。北征回来时,他擅自带兵冲撞喜峰关,守将不让进,他就下令拆关门,部队进去后还抢掠一番。途中他私自把元妃纳入帐中,那妃子受不了侮辱,自杀了,蓝玉就让手下随便埋了,对外说暴病。回京后,他霸占东昌民田几百顷,养了上千庄奴,家里还私藏兵器甲胄。蓝玉出征时僭用皇帝仪仗,侍从围着马匹,气焰高得不行。朱元璋收到不少弹劾,但因为蓝玉功劳太大,又是太子朱标的姻亲,就先忍着没动他。蓝玉这些行为,在军中引起不满,也让朱元璋觉得他是个潜在麻烦。 蓝玉和皇室的关系挺复杂,他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女儿嫁给朱标,所以蓝玉算朱标的舅舅辈。蓝玉还和朱元璋是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蓝玉多次随燕王朱棣北征,看到朱棣统军有方,得军民心,就私下劝朱标留意燕地有天子气。这话显示蓝玉忠于朱标,但也暴露他对藩王势力的敏感。朱标在世时,蓝玉的骄横还能被压住,因为朱标威望高,能稳住军将。蓝玉在军中人脉广,收了不少义子,很多是军官,这让他势力更大。朱元璋看在眼里,但没马上收拾,因为蓝玉还能用。 朱标的死改变了这一切,1392年,朱标37岁就病逝了,这对朱元璋打击很大。他64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是嫡长子,从小被朱元璋当继承人培养,1364年封吴王世子,1368年建明后立太子。朱元璋给他配了顶尖老师,像宋濂教经史,李善长做太师,徐达少傅,常遇春少保。从1378年起,朱标开始处理政务,朱元璋常让大臣先问太子意见。朱标性格温和,在文武群臣中威望高,尤其军中将领服他。朱标一死,朱元璋没从其他儿子中选太子,而是直接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那时朱允炆才15岁,资历浅,压不住那些老将和藩王。 立朱允炆后,朱元璋开始为孙子铺路,他担心蓝玉这些骄兵悍将日后不服管,威胁皇权。蓝玉在军中威信高,手握兵权,还和多名公侯来往密切。私下聚会时,他们议论军务,言语间有不满。朱元璋觉得必须清除这些隐患。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突然告发蓝玉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等,打算在皇帝郊外藉田时发动兵变。朱元璋没给蓝玉辩解机会,直接抓人。蓝玉入狱三天就定罪,搜家抄出私藏兵器和僭用物品,当成谋反证据。蓝玉被处剥皮实草,三族尽灭。这案子迅速扩大,牵连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一万五千人被杀或流放。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