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他被开除党籍,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问他:“你为何不来

尔说娱乐 2025-11-11 11:27:06

1935年,他被开除党籍,戴着手铐走完长征,开国大典前,毛主席问他:“你为何不来看我?” 主要信源:(博白先锋——“江南才子”--朱光) 1935年深秋,一支特殊的队伍在湘西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队伍末尾,一个戴着沉重脚镣的中年男子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铁链摩擦脚踝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清晰,但他始终保持着挺直的脊梁。 这个特殊的"囚犯"就是红四方面军原政治部秘书长朱光。 朱光的遭遇始于一次党内路线斗争。 当时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推行错误路线,朱光坚决站在正确一方,在小河口会议上公开表示反对。 这一举动触怒了当时的领导层,导致他被开除党籍并戴上脚镣。 令人意外的是,在随后开始的长征中,组织仍决定带着这个"戴罪之身"一同转移。 长征路上的艰辛超出了常人想象。 过雪山时,朱光的脚镣在严寒中冻得冰凉刺骨,每走一步都像刀割般疼痛。 有次穿越草地,他险些陷入沼泽,幸亏战友及时拉住才幸免于难。 尽管处境艰难,他仍坚持完成宣传工作。 夜晚宿营时,他常常就着微弱的篝火,用捡来的木炭在树皮上绘制宣传画。 转折发生在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党中央重新审查了朱光的案件。 西北局的调查证实了他坚持正确路线的立场,最终恢复了他的党籍。 这个决定不仅洗刷了朱光的冤屈,更体现了党内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 平反后的朱光很快展现出多方面的才能。 他参与筹建的中国文艺协会创作了大量反映革命斗争的文艺作品。 其中他主导排演的话剧《红色娘子军》在延安引起轰动,连毛主席观看后都连连称赞。 这些成就让朱光在文艺界声名鹊起。 1938年春,经叶剑英推荐,朱光调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 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随后的抗战岁月里,他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创作了大量鼓舞士气的宣传作品。 他编写的《抗战宣传手册》成为各根据地宣传工作的标准教材。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在中南海见到朱光时,关切地问道: "你为何不来看我?" 这句简单的问候背后,是长达十余年的革命情谊。 朱光解释说工作繁忙,但毛主席深知这位老部下不愿给人添麻烦的性格。 这段对话展现了革命领袖对同志的关怀之情。 朱光与毛主席的交往始于一次有趣的"争书"事件。 1939年,朱光在敌占区偶然发现一套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嗜书如命的毛主席得知后专门找他商借,两人因此结下书缘。 这段轶事后来成为延安时期广为流传的佳话。 在广州工作期间,朱光将多年积累的革命经验运用于城市建设。 他特别重视文化教育,主持修建了多所学校和图书馆。 虽然年过半百,他仍保持着长征时期的工作热情,经常深入基层调研。 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戴镣长征的老革命"。 晚年朱光很少向人提及长征时的磨难。 但当有年轻干部问起戴镣长征的感受时,他总是平静地说: "比起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我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 这种豁达的态度,正是老一辈革命者崇高境界的体现。 朱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从戴镣长征到主政广州,从文艺创作到城市管理,他在每个岗位都恪尽职守。 他与毛主席的特殊情谊,也成为革命岁月中同志关系的生动写照。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能感受到革命岁月的艰辛,更能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 朱光用他的一生证明: 只要坚持真理、不忘初心,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远的目标都能实现。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