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民党“立委”徐巧芯今晚上在接受岛内媒体专访时称,吴石是大陆人民的英雄没错,

自然解说甲一 2025-11-11 10:46:26

台湾国民党“立委”徐巧芯今晚上在接受岛内媒体专访时称,吴石是大陆人民的英雄没错,有人在台北马场町去祭拜他也是应该的,吴石为了自己和理想被派来台湾,然后配合大陆那边的中共解放台湾,也没错。在那个特殊年代,两军交战各为其主,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他被处以重刑。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也在大陆活动,如果被发现了也是一样的下场。   这段历史在台湾长期是禁忌。冷战思维与党国体制下,吴石的“叛变”被视为背国叛党,教科书中对其几乎不着一字。   但随着台湾政治生态的转变,尤其是解严之后,历史的多元解读才慢慢有了一点露头的空间。   近年来,关于吴石的讨论逐渐从“叛徒”向“理想主义者”过渡,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不断起伏的背景下,他的故事又重新被摆上了台面。   吴石的身份确实复杂。他既是中华民国的将军,又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没有在战场上举枪起义,也没有策动政变,而是以极其隐秘的方式,在关键时刻将情报交给对岸。   从结果来看,他的行动直接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使得南京政府的溃败成为定局。但这是否意味着他就是“背叛者”?或者如徐巧芯所言,是“为了理想”的牺牲者?   徐巧芯的表态,在岛内蓝营中并不多见。长期以来,国民党对吴石的态度是回避甚至否定,毕竟他的行为直接挑战了国民党在战时的正当性。   但徐巧芯的说法却选择了“历史共识”的路径,她没有从意识形态出发,而是从个人理想和时代背景来解读吴石,这种说法与大陆近年来推动的“历史和解”思路不谋而合。   大陆对吴石的评价早已明朗,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有纪念碑、有专题展览、有影视作品,大陆对其肯定态度是毋庸置疑的。   而现在,台湾内部也出现了对这种历史重新解读的声音,显然,这是两岸历史认知逐渐靠拢的一种体现。   当徐巧芯说“两军交战各为其主”,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其实道出一个重要事实。   民国末年,中国正处于极度撕裂的状态,两大政权之间的对抗不仅是政治分裂的结果,也是意识形态与社会动员能力的较量。   在那种背景下,个人的选择往往无法脱离时代的牵引。吴石选择效忠中共,很可能是出于理想,也可能出于对时局的判断,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或许难以理解,但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   岛内对吴石态度的转变,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台湾内部“中华民族认同”的微妙变化。   从早年将大陆视为“敌国”,到今天部分人开始重新理解历史,甚至有人开始认同大陆提出的民族统一论述,这一过程在政治上仍具高度敏感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岸之间的历史纠葛、家国认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青年重新审视。   当然,这种态度的转变也与当前台湾政局脱不开关系。国民党近年来在岛内选举中处于不利地位,内部也在寻求转型与突破。   徐巧芯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在意识形态上展现出一定的弹性,或许正是国民党试图摆脱老旧路线、重新争取中间选民的信号之一。   她选择以一种“理解历史”的方式来谈吴石,既没有全然否定国民党的历史,也没有落入民进党“反中”话语的陷阱,而是在一种历史厚度中寻找新的解释空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徐巧芯这番言论并不是在鼓动“叛变”或“投敌”,而是在尝试用更加历史化、去意识形态的方式看待曾经的敌我界限。   她没有否定吴石被判刑的正当性,而是强调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处理”。这种表达背后,其实是对历史复杂性的承认,而不是简单的归因或立场表达。   这也是当下两岸关系讨论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对错题,而是由无数个体在无数个选择中交错出的多维空间。   吴石的故事,既是个体命运的缩影,也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而台湾的政治人物能否跳脱传统框架去看待这些“敏感议题”,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台湾未来是否能真正打开与大陆的“历史对话”。   徐巧芯的这番话,或许正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口。在岛内政治日益极化的今天,能有人愿意重新打开那些尘封的档案,试图还原一个更完整的历史图景,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记录的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