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郑丽文是美国培养潜伏在台湾的高级特工,你看一下她的足迹,大学毕业以后先去美国留学,再去英国进修,1991年加入民进党,后来被开除,2005年加入国民党……,现在成了国民党主席,一言一行都是想推迟大陆统一台湾的时间,从头到尾和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一点关系!只谈和平,不提统一! 先看她那履历,简直是按“西方阵营预备役”的路子走的:台大法律系的出身本就自带“精英”标签,可她毕业后没在台湾本地深耕,反而第一时间扎去了美国坦普大学读法学硕士,硕士读完还不算完,她又马不停蹄跑去英国剑桥大学读国际关系博士,这专业选得更耐人寻味,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地缘博弈,而剑桥在涉华、涉台议题上的研究方向,本就常带着西方视角的偏向。 她在那儿研究的内容、接触的学者,很难不沾染上对大陆的偏见,更可能早早摸清了西方如何用“台海议题”牵制中国的路数,这种“美国学法、英国研博弈”的履历,说是巧合太牵强,倒更像照着“西方阵营预备役”的模子刻出来的,每一步都在为日后介入台海政治攒资本。 要是说留学履历还能勉强用“追求深造”搪塞,那她在政党间的来回横跳,就彻底暴露了没根没底的功利性,半分政治信仰都看不见,1991年刚回台湾,她就一头扎进了民进党,那会儿民进党正靠着“本土叙事”拉拢人心,她凭着留洋背景和能说会道的本事,很快混到了“国大”党团副总召集人的位置,可没几年就因为公开批评党内同僚“行事激进”被开除。 这波操作看着像“不合群”,实则更像在测试水温——在民进党里捞到了政治资历,又借着“被开除”的由头,撇清了和民进党早期极端主张的关系,为后续转场留足了余地,沉寂几年后,2005年她经连战亲自介绍,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成员,这步跨得更耐人寻味。 连战当时是国民党大佬,能被他亲自引荐,背后少不了人脉运作;而国民党那会儿正需要“留洋精英”撑场面,她恰好补上了这个缺口,之后的日子里,她靠着“敢说话”“懂西方”的标签,从普通党员一路爬到文传会主委,最后竟坐上了国民党主席的位置。 这种在对立政党间自由切换、还能步步高升的操作,哪像有坚定立场的政治家?分明是株没根的浮萍,哪边能给她权力,她就往哪边靠,而这“灵活”的背后,难保没有外部势力在暗中铺路。 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她如今身居高位后的言行——天天把“和平”挂在嘴边,像是个十足的“和平卫士”,可只要一碰到“统一”两个字,要么含糊其辞绕着走,要么干脆用“时机不成熟”“要考虑台湾民意”来搪塞,拖着耗着从不给准话。 她在公开演讲里,总说“要避免两岸冲突”“要维护台海稳定”,可每次提到大陆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立刻岔开话题,转而大谈“台湾的自主选择”,把“国家主权”这个核心问题轻飘飘抹掉。 这一拖再拖,谁最得利?答案明摆着是美国,美国这些年一直把台湾当“棋子”,巴不得台海维持现状,好借着这个议题牵制大陆发展,而郑丽文这套“只谈和平、不提统一”的路数,简直是精准踩在美国的节奏上——既不让两岸关系破局,又能悄悄拖延统一进程,给美国争取更多布局时间。 要知道,马克思主义从来强调“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统一是必然趋势,可在郑丽文这儿,台湾却成了她攥在手里的政治筹码。她靠着“和平”的幌子拉拢中间选民,靠着回避“统一”讨好外部势力,把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往“维持现状”的方向带,彻底偏离了“坚持一个中国、推动和平统一”的初心。 她嘴上说“为台湾民众谋福祉”,可实际上,拖延统一只会让台湾陷入“被美国当棋子”的危险境地,让台湾民众的利益成为美国博弈的牺牲品。 从美英留学时的“精准选专业”,到政党间的“灵活跳转”,再到如今高位上“只谈和平避统一”,郑丽文这一连串操作环环相扣,每一步都在为“拖延大陆统一”服务,而这背后的受益者,恰恰是想遏制中国发展的美国。说她只是为了个人仕途?恐怕没这么简单。 她那看似平顺的政治路,更像一场早就布局好的潜伏——先借着美英深造打通西方人脉、吃透博弈逻辑,再借着政党跳转爬到权力核心,最后用“和平”当遮羞布,悄悄为外部势力争取时间。 现在再看她的一言一行,从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到淡化“九二共识”,从强调“台湾主体性”到配合西方炒作“台海威胁论”,每一件事都在削弱两岸的联结,都在为“反统”铺路,这样的人坐在国民党主席的位置上,哪里是为了台湾好?分明是在替外部势力盯着台海,生怕统一的脚步走得太快。 你说,这背后要是没有猫腻,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