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朝鲜之前,他从未打过炮,却能一炮命中敌军要害,一个人一门炮,两小时打出去200发炮弹,8小时打出去近千发,而且几乎是百发百中![给你小心心] 还记得电影《狙击手》里那些一枪制敌的英雄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的炮兵也有这样一位“神炮手”。 唐章洪,一个参军前连炮都没摸过的四川兵,却在朝鲜创下了用73发炮弹歼敌101名的纪录。 1951年,16岁的唐章洪从四川中江入伍,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八二迫击炮连,当时连队里不少战士对复杂的炮兵计算感到头疼,可这个初中文化的小伙子展现出惊人天赋。 那些弹道计算公式、密位概念,他听一遍就能理解,第一次实弹射击,他直接命中目标,让教官都竖起大拇指。 不到半年,唐章洪就成了连里的“全能射手”,这背后是他日夜不停的计算和练习,他有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数据,休息时总拿出来反复琢磨。 当时志愿军正在开展“冷枪冷炮运动”,唐章洪琢磨出不少实用战术,他会在阵地前构筑假工事吸引敌人火力,用草木灰撒成可疑痕迹,甚至用拉响手榴弹的声音引诱敌人探头。 最绝的是,他把阵地周围每个目标的距离都测算好,做成小木牌插在炮位旁,这样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出现,战士们都能立即调整炮口,快速瞄准。 在65天里,唐章洪用73发炮弹毙敌101名,成为全军第一个实现“三百方针”的战士,一百天、一百发炮弹、歼灭一百名敌人,不满17岁的他,就这样在军中传开了“神炮手”的名号。 真正的考验在上甘岭,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发动猛烈进攻,唐章洪坚守在537.7高地的炮位上,两小时内打出两百多发炮弹,炮管很快烫得吓人,必须立即降温。 可水壶早就空了,下山取水又要穿越火力网,危急时刻,他看见地上的炮衣,突然灵机一动,用小便浸湿炮衣裹住炮管,这个应急办法让火炮得以继续射击。 战斗最激烈时,一枚重磅炸弹在工事旁爆炸,唐章洪被埋在土石下,战友们拼命把他刨出来时,他已经昏迷,醒来后,他第一眼就去找他的炮,炮架已经被炸毁,而敌人的进攻还在继续。 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战友感动:身负重伤的唐章洪直接抱起滚烫的炮管,用身体当炮架,右手死死抱住炮管,左手装填炮弹。 炮管的高温烫伤了他的手臂,伤口的鲜血流到炮弹上,但他没有停下,一发发炮弹就这样带着他的体温和鲜血射向敌群。 在上甘岭战役的43天里,唐章洪和战友们用这门82迫击炮发射了八千余发炮弹,歼敌42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战后,他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 如今,那门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炮”就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每次有人问起当年的故事,唐章洪总是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替那些牺牲的战友活着,替他们看看今天的和平年代。” 晚年的他依然活跃在部队和学校,给年轻战士和学生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他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平静地回忆着当年的每一个细节。 这位老兵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那些计算用的木牌和本子,他说,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是所有炮兵战士智慧的结晶。 在那些简陋的工具背后,是一代年轻军人用生命捍卫家国的决心。 唐章洪老英雄的故事看得我是热血沸腾,又忍不住鼻子发酸。 “一位17岁的少年,在那么惨烈的上甘岭战场上,能用身体当炮架,一个人一门炮干掉420多个敌人,这简直是战神下凡啊。” “ 关键是老英雄事后那么谦虚,总把功劳归给牺牲的战友,这份胸怀更让人敬佩。” “看完眼泪止不住了,想想现在17岁的孩子还在为考试发愁,当年的他们却在保家卫国,我们今天的和平,真的是这些英雄用命换来的,必须珍惜!” “太硬核了,用尿给炮管降温,抱着滚烫的炮筒继续打,这得有多坚强的意志,现在遇到点困难就叫苦,真该学学老一辈的精神。” “唐老英雄不仅技术过硬,而且头脑灵活,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他的功绩,是英勇与智慧的结合,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真实写照。” “老英雄说他只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享受荣誉,这句话破防了,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更值得我们铭记,希望唐老健康长寿,多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 在您看来,在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具体行动来传承老英雄身上这种奉献和坚韧的精神?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