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从俄乌冲突爆发起,英国就表现得非常积极。虽然美国在最初对乌克兰的援助持保守态度,但英国却毫不犹豫地提供了大量武器和支持。 2023年初,当美国还在犹豫是否提供重型武器时,英国已经率先向乌克兰提供了“挑战者2”主战坦克,并在之后进一步增加了“风暴阴影”远程导弹的支持,这些都让乌军首次具备了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的能力。 然而,问题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虽然英国在一开始的支持显得非常慷慨,但它的军事生产能力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庞大。 英国本身并不是一个军事大国,其军备库存本来就不多,长期支援乌克兰,使得英国的军备储备逐渐被消耗殆尽。甚至,连本土的防御预算也不得不大幅缩减,导致英国在自卫能力上的缺口越来越大。 更令人关注的是,英国不仅仅提供了常规武器,连有争议的贫铀弹也出现在了支援乌克兰的名单中。贫铀弹由于其放射性污染风险,国际社会多次对其使用进行谴责。 英国此举虽然增强了乌克兰的打击能力,却也让英国背负了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而在这件事上,美国没有像往常那样站出来为英国辩护,而是选择了沉默,这让英国的“慷慨”变得更加孤立。 英国的困境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投入上,经济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加剧。 脱欧之后,英国失去了与欧盟的贸易便利,导致产业链断裂,外贸壁垒增多。原本自豪的金融业也未能抵挡住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伦敦金融城的空置率逐年增加,许多企业纷纷撤离。 能源问题更是雪上加霜,2022年冬季,英国家庭的能源账单几乎翻了一倍,很多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取暖费用,许多老人只能裹着厚毯子在寒冷中度过冬天。 即使不像德国那样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但由于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英国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钢铁厂、陶瓷厂等高耗能行业由于能源成本过高,不得不减少生产甚至关停工厂。 更糟的是,由于能源成本上涨,许多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英国的制造业受到重创。塔塔钢铁的威尔士工厂和斯托克波特的陶瓷厂相继关停,失业率也因此飙升。 这场能源危机对英国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超市里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牛奶、面包等基础生活品的价格比两年前上涨了40%。 一些家庭甚至开始依赖政府救济粮,而在过去几个月里,罢工事件频发。卡车司机、铁路工人和护士等行业的罢工,让英国的交通运输和医疗体系都面临极大的压力。 英国在支持乌克兰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与物力,但这对本国的资源造成了严重的透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金额已经超过50亿英镑,这相当于英国国防预算的15%。 其中不仅包括坦克、防空导弹等先进武器,甚至连防空系统也被拆卸并送往乌克兰。这一系列举动导致英国本土的军备力量急剧下降,军队的战备状态变得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这场冲突中的投入,甚至已经影响到本国的安全防护。由于大量武器援助的消耗,英国本土的防空系统已经无法保证国家的安全,防御能力相较冷战时期大幅下降。 英国的军工企业虽加班加点生产,但由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生产恢复速度远远赶不上消耗的速度。军事专家指出,如果英国遇到突发安全危机,恐怕连基本的自卫能力都成问题。 英国民众对政府不断加大对乌克兰援助的做法产生了强烈不满,尽管政府不断强调,这是为了履行“大国责任”,但许多普通百姓并不买账。 毕竟,英国本国的经济和民生压力已经让大部分家庭难以维持生计。民众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国际事务,而是如何应对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和逐渐缩水的社会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工薪阶层的生活变得愈发艰难。英国不仅面临着高通胀、能源危机,还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铁路工人、卡车司机、护士等行业的罢工事件频频爆发,这直接影响到交通、医疗等民生服务。 罢工带来的社会动荡,加剧了英国政府的政治危机。 此外,脱欧后,英国本身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下降。失去了欧盟这个庞大的支持,英国变得愈发依赖美国,但美国对于对乌援助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 尤其是美国国会对进一步的资金支持逐渐产生了分歧,这使得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变得更加边缘化。 基辛格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就曾做出预言:“最先被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英国。”今天回头看,基辛格的预见似乎并不遥远。 英国不仅在经济和民生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军事投入也严重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长期参与乌克兰战争的支援,使得英国陷入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