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曼谷买的高层公寓,前阵子缅甸强震后急着脱手,直降30%都没人问津,同一小区的低层洋房却被购房者追着出价——地震这只“黑天鹅”,把楼市撕成了两半! 谁能想到,曾经被追捧的“景观高层”,一场地震后就成了烫手山芋?宁波网友吐槽,地震当天高层住户慌慌张张跑下楼,而洋房居民几步就到安全区,从此买房坚决不碰超10层。就像云南巧家县地面开裂后,当地二手房直接陷入“卖不掉、价腰斩”的困境,业主捧着房产证欲哭无泪,当初花大价钱买的“家”,突然就成了没人敢接的风险资产。 更扎心的是购房者的两难:想选核心区高层图便利,又怕地震来袭逃生难;想换低层求安心,优质地段的洋房要么价高要么稀缺。有人掏空积蓄买房,转头就因地质风险面临资产缩水;有人本来计划上车,却被地震吓得推迟购房,眼睁睁看着心仪的低层房源被抢空。 地震不会让房价一刀切涨跌,但会彻底改写购房逻辑:曾经拼地段、拼配套,现在先看抗震等级、看楼层高度、看地质报告。那些说“灾害影响是短期”的人,大概没体会过“家不安全”的焦虑——房子不仅是资产,更是遮风挡雨的港湾,安全感没了,再高的增值潜力也白搭。 你买房会把地震风险纳入首要考量吗?更愿意选高层还是低层住宅? 地震对房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