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总是那么耐人寻味。今天不说他们战场上的丰功伟绩,单表一段陈赓大将和陈锡联上将之间鲜为人知的趣事。这二位,从战友到同学,最后竟成了“连襟”,其中故事,听我慢慢道来。 1943年的延安,艰苦中洋溢着乐观。陈赓和陈锡联这两位战场上的猛将,一同在中央党校学习。学习之余,两人最爱去朱德总司令的窑洞串门。 吸引他们的,除了朱老总的宽厚,还有他窑洞前那棵苹果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想吃苹果又不好意思开口,鬼点子多的陈赓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让陈锡联先去敲门,自己则趁着敲门声的掩护,用木棍或石头把树上的苹果打落一地。然后他才进去,假装惊讶地遇到陈锡联:“哎呀,锡联老弟呀,你也在老总这啊!” 等谈完话,朱老总送他们出门时,陈赓会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大喊:“老总啊!树下掉了好多果子呢!” 宽厚的朱老总总是挥挥手:“既然掉下来了,你们就捡去吃吧。” 两人立刻弯腰往口袋里装,直到所有口袋都塞得鼓鼓囊囊才离开。 后来,支部书记陈奇涵忍不住告诉朱德:“陈赓说你好骗。”朱老总哈哈大笑:“陈赓那小子和我耍小聪明罢了,你以为我不知道啊,我只是装不知道而已。” 原来,朱老总早就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只是不忍心揭穿。 当陈赓和陈锡联得知朱老总早已识破他们的伎俩后,羞愧得不敢再去串门。朱德却特意通过康克清带来口信:“老总说了,家里树上的苹果都掉下来了,再不吃都坏了,希望你们过来吃苹果。” 这份长辈对部属的宽容与爱护,让两人感动不已。 在党校学习期间,学员们还得参加体力劳动,修延安机场时,二陈被分到一组,共用一辆独轮车。 陈赓又琢磨出个“节省体力”的法子,他对陈锡联说:“锡联老弟呀,我们得节省能量啊!去时,你就坐在车上,我推着你;回来时,我坐车上,你推着我。” 老实厚道的陈锡联一听,觉得有理,爽快答应了。可干了几天才发现上了当。去的时候精力充沛,推车轻松;劳动一天后筋疲力尽,回来时推着车还要载着陈赓,更是累得够呛。而陈赓坐在车上休息一路,回到驻地就生龙活虎地串门去了。 明白过来的陈锡联直呼“误中了大哥的奸计”,几经“交涉”,陈赓才勉强同意改为一人一天轮换推的办法。这个小插曲,足见陈赓爱开玩笑的性格,也看出陈锡联的好脾气。 最有趣的是,这对“铁哥们”后来竟真的成了连襟,而这桩婚事,正是陈赓一手促成的。 1949年8月,陈锡联率部队驻扎武汉,准备解放大西南。一天,陈赓突然带着一位姑娘闯进他的指挥部,开口就问:“胖子,看看漂亮不?”接着凑到耳边小声说:“这是我妹妹,看中了就做老婆!” 陈锡联以为陈赓又在开玩笑——因为早在延安修机场时,陈赓就总说:“可惜你是有家有室的人了!不然,看你今天推大哥这么卖劲的份上,我好歹也得把我那漂亮妹妹嫁给你!” 而陈锡联也知道陈赓的两个亲妹妹早已嫁人。 但这次,陈赓是认真的。他带来的姑娘是他已故前妻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王根英是陈赓的革命伴侣,1939年在冀南“扫荡”突围时壮烈牺牲。陈赓一直关心着她的家人,把王璇梅当作亲妹妹看待。 陈锡联丧妻已有一年,前妻于1948年秋病逝。他与王璇梅一见钟情,在陈赓的大力撮合下,两人很快结婚。 在婚礼上,陈赓高兴地对大家说:“我和锡联,先是同志,再是战友,做过同学,还是哥儿俩,现在又成了连襟。哈哈,我们是革命阵营,亲上加亲呀!” 这番话,道出了两人跨越二十年的深厚情谊。 1961年陈赓病逝,陈锡联悲痛万分,连夜赶往北京。他悲伤地说:“没想到,我最亲近的战友这么快就离开了。” 这份情谊,从革命年代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点,见证了两位将军深厚的兄弟情。 回看这段往事,不禁感慨,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情谊是如此纯粹。他们能在战场上生死与共,也能在生活中开玩笑、搞恶作剧;他们关心战友的幸福,甚至亲自做媒成全好事;他们之间没有官阶高低之分,只有真挚的兄弟情谊。这种在艰苦岁月中形成的感情,历经风雨而愈加珍贵,成为革命队伍中一道温馨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