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9岁的保姆刚洗完碗,从小看大的主家大儿子忽然开口:“您年纪大了,我

小史论过去 2025-11-08 23:07:04

1998年,79岁的保姆刚洗完碗,从小看大的主家大儿子忽然开口:“您年纪大了,我们另请个保姆吧!”老人一愣,默默低头就去收拾行李:“是啊,我老了,该走人了!”大儿子一怔,赶紧拉住老人。 高玉清1919年出生在四川一个穷苦农家,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她从小帮家里干活,16岁被父母嫁到邻村,换点财物维持家计。婚后跟丈夫一起劳作,生下两个儿子。可几年后丈夫病死,她一个人拉扯孩子。没想到两个儿子也接连因病没了命。婆家把她当灾星赶出门,娘家兄弟姐妹嫌她拖累,也不愿收留。从那起,她孤身一人,四处流浪讨生活。晚上住破庙,白天乞讨。后来到新津县,在饭店找了洗碗的活计,虽苦但能混口饭。她听说做保姆能有稳定收入,就通过熟人介绍试着干这行。起初在几户人家帮佣,学着处理家务事。 1954年冬天,高玉清35岁,通过介绍进了刘家。刘致台在新津县当县长,妻子许曼云怀着第一个孩子,正缺人手。高玉清到时小心干活,收拾屋子。刘致台夫妇觉得她可靠,就让她留下。她负责洗衣做饭。刘家让她跟家人同桌吃饭,她起初站着伺候,后来许曼云拉她坐下。许曼云生下大儿子刘健后奶水不够,高玉清走五十里路求药方,脚起水泡也不停。她把药方带回熬给许曼云喝,几天后奶水足了。刘家后来添了四个孩子,高玉清一手带大他们。从喂奶到洗澡,她全包。孩子们叫她高娘,她随刘家搬家几次,户口也落进刘家名册。她把刘家当自家,干活卖力,从不偷懒。 1966年,刘致台夫妇离开家,家中没了经济来源。高玉清留下来照顾五个孩子。她每月拿10元生活费,用来维持一家开销。她把攒的工资花光,还卖掉祖传翡翠手镯换米粮。每天早起挖野菜,捉小鱼补充食物。孩子们放学回家,她分饭菜,让大的照看小的。她捡破烂打零工,凑学费买书本。晚上缝补衣服,辅导功课,到深夜才睡。手上老茧层层,她照旧操持家事。孩子们在她手里长大,没缺吃少穿。 十年后,刘致台夫妇回来,见五个孩子健康,衣服整洁。许曼云握高玉清手,说她是恩人。高玉清笑笑,继续干活。刘家从此对她像亲人。她年纪大,动作慢,刘家不催她干重活,让她多歇息。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她在刘家待了四十多年。 1998年,高玉清79岁,身体弱了。洗碗时手抖,水溅地。刘健见她辛苦,想请新保姆分担,让她休息。他说要另请保姆。高玉清以为被辞,低头收拾行李。刘健拉住她,解释是请人照顾她。她明白后眼泪流下。新保姆来后,她坐椅子上,看对方干活。刘家对她更好,她知道自己在家里的位置。 误会解开,刘家请新保姆负责家务,也照顾高玉清。她坐客厅,新保姆端热水给她泡脚。刘家五个孩子常回家探望,带她院里散步。2006年,高玉清87岁中风,倒地板上。刘健抱她送医院。五个孩子轮流守床边,喂饭擦身。手术后她半身不遂,出院他们推轮椅带回家。在小区,刘健推她沿小路走,停下擦她额头汗。 出院后高玉清行动不便,刘家孩子推轮椅带她晒太阳。他们树下聊天,忆孩子小时候事。她生日,孩子们带孙辈回来,做红烧鱼米糕。一家围桌坐,夹菜给她碗。她吃着食物,桌上菜肴满。她常说有这家人,这辈子值了。 2014年冬天,高玉清95岁睡梦中去世。刘家办隆重葬礼,邻里送行。孩子们忆高娘,眼含温情。她在刘家生活多年,找到归属。刘家孩子长大后,反过来照顾她,直到她走。

0 阅读:203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