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女主穿着校服,弹幕一秒刷满‘出戏’。”——这不是段子,是刚播的青春剧真事。 数据更冷:2023年青春剧里35%的“高中生”其实超25岁,差评率飙到62%。 观众直接关机,78%的人一集弃。 制片人说:用流量安全。可安全牌正在失效。 隔壁好莱坞玩的是“真16岁演16岁”。 美国SAG少年部像青训营,每周上表演课、拍短片,导演打开人才库就能拎人。 国内也有人试过了。 《追光的日子》把70%角色丢给高中生本人,豆瓣8.2,口碑回本双赢。 所以,问题不是缺少年纪小的脸,而是有没有胆子把流量换成真少年。 下次再看到滤镜开到十级的高三学长,你可以问一句:我们到底想看清纯的脸,还是想看真正的青春? 选角对了,故事才像会呼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