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布的决议一出来,行业内不少人就有些发懵——英国的英美资源集团要把巴西的镍矿业务卖给中国五矿,这种交易本身并不罕见,但欧盟要求调查,却并非单纯的市场竞争考量。其实,这种事情极少能这么明面地展现出来。此次交易涉及Barro Alto与Codemin两座镍铁矿,原定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现在却是突然停摆。交易金额,5亿美元。数值在业内不算小,但绝对不是史上最大。 欧盟一贯标榜市场开放,可这几年,架不住供应链安全成了政治标签,监管口子越开越大。明明是巴西的资产、英国的企业,却被欧洲人以“战略关键”为由,硬管了起来。真的只怕市场被垄断吗?如果说仅仅是反垄断考虑,荷兰Corex去年曾出价9亿美元竞购,在竞标落选后第一时间向欧盟提交了投诉。换了别的场合,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因败诉不服,但欧盟直接开启调查,难道不是对某公司利益的偏重? 市场供需,镍矿需求在全球范围加速。新能源产业扩张,欧洲嘴上喊着转型,实则难离中国供应。全球52%的镍冶炼产能归中国五矿一系,把控力难以被绕开。如果控诉供应链失灵,为何自己没有推动更多产能自建? 一些人觉得欧盟这是担心中国“控制要害资源”,但五矿公开承诺未来十年向欧洲持续供货,且合作详细列出节点。即使如此,欧盟各方仍坚持增强审批,理由是要有更多话语权。那么是不是想直接干涉跨国并购流程,或者说,就打着合规的旗号自己争取主导权? 回看去年,欧盟对华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结局也有点讽刺,欧洲本土车企收益并未显著增长,消费者却承担了高价。之后的评论区满是吐槽,不少人说政策“打空拳”。现在又将“竞审”伸向巴西矿业,审查名单被拉到全球资源布局,这步棋怎么看都高调得有点刻意。 不过,也有人觉得欧盟做法没错。谁能保证未来个别企业不会恶意哄抬价格或封锁供应?话说回来,资源贸易本身就不是一成不变,利益之争,表面上都是规则,其实内部暗流涌动。 假如欧盟真的要求全部关乎其自身安全的企业交易都全部审查,是不是以后外资并购都要“欧盟审批”?这种普遍化做法怎么影响全球矿业格局?行业分析师最新给出的数据,今年全球新能源镍需求增速超8%,欧洲市场增速最高,但自产量补不上缺口。中国、印尼、俄罗斯都是关键供应方,你不是说想加速绿色转型吗?却同时又设障反制主要供应链,那转型能顺利吗?还是说只是姿态? 不少业内人士感叹,这种贸易审查某种程度上就是竞争打压工具,透明度再高,也掩盖不了规避他方意图。市场参与者胆子都不敢太大了。往后,每个关键矿产流动都要像闯关游戏。只不过,谁来判定这些规则的“合理度”?谁又是真正的受益方? 放在历史视角看,全球资源合作秩序曾多次因为人为干预而摇摆。欧盟这次动作,开了个先例,也许会引发连锁反应。只是大家关心的终究是利润、市场和便利,而不是无穷无尽的管制。 你说,欧洲到底还想开多大的口子?在开放和保护之间,总不能两头都占吧?这种操作是巧合还是策略,下次又轮到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