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斯京从中国带回的合作协议铺满了谈判桌,普京在莫斯科听到汇报后,脸上露出了久违

子真赏潮起潮落 2025-11-08 16:32:46

米舒斯京从中国带回的合作协议铺满了谈判桌,普京在莫斯科听到汇报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结束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刚回到莫斯科就直奔克里姆林宫,向普京总统详细汇报此行收获。 在随后召开的俄联邦安全会议常务成员会议上,普京面带喜色,用“非常及时、内容充实、十分有益”三个词高度评价了这次访问。 这份来自中国的“好消息清单”长达15份联合文件,覆盖能源、金融、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为在西方制裁下艰难前行的俄罗斯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01 三个词的重量 普京对米舒斯京中国之行的评价,字少事大。 “非常及时”——这指的是在中美会晤背景下,俄方及时派人访华,抓住了与中方通气的关键时机。 “内容充实”——这体现在会谈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和共识,覆盖各个领域,涵盖各个方面,凸显出中俄合作“无上限”的特点。 “十分有益”——米舒斯京本次访华体现了中俄合作的全面性与战略性,构建起中俄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的合作韧性。 在美俄关系迅速走向恶化的当下,普京正急需稳住中俄关系这一边,而米舒斯京的确从中国带回了普京最想听到的话。 02 能源合作压舱 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这次米舒斯京访华的核心议题。 据《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双方商定支持两国企业深化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领域合作,持续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这些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承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 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了31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出口860万吨液化天然气。 未来,俄罗斯对华年输气量有望达到近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约1/4。 03 新能源赛道 中俄能源合作早已不止于传统的油气煤电。 两国正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与碳捕集、碳利用和碳封存体系方面展开合作。 核能合作成为新亮点。根据联合公报,双方将继续推进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建设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 在此基础上,中俄还将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合作,逐步推进热核聚变、快堆和闭式核燃料循环领域合作。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如光伏、风电)和清洁电力系统建设运营等方面优势凸显,为双方合作开拓了巨大空间。 04 金融安全网 在金融领域,中俄将继续推动本币结算取得更大进展,在应对单边强制性制裁方面进行互助合作。 这一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报道,2025年前三季度,中俄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95%,几乎完全摆脱了美元和欧元。 在第十一次中俄财长对话中,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在会计和审计领域的审计监管交流和跨境执法合作,为两国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是应对制裁的被迫选择,更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俄罗斯的经济金融战略。 05 全球新格局 中俄合作的意义已远超双边范畴,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与转型进程。 两国在联合公报中提出,将“共同维护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安全,推动保障所有人获得可负担、可靠且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在多边舞台上,中俄确定要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上保持步调一致。 俄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并支持中国办好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双方在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方面有着共同立场。 两国将共同打击篡改二战结果和歪曲二战历史的行为。 米舒斯京踏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时,手中沉甸甸的联合公报不仅仅是一叠文件,更是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制裁时的经济生命线。 普京在安全会议上听取汇报时,那张被记者捕捉到的轻松表情,与平日里冷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而对中国来说,在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中,笃定前行的中俄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是双方的战略抉择。 两个大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又一次坚定了彼此的选择。

0 阅读:0
子真赏潮起潮落

子真赏潮起潮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