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遭水灾,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转头就向中国求助,咱们外交官的回应,网友看

慕蕊看趣事 2025-11-08 13:51:03

菲律宾遭水灾,一百四十多万人急需救援,转头就向中国求助,咱们外交官的回应,网友看了都忍不住点赞! 先暖心慰问了受灾民众,接着实诚说咱们自己也正扛着救灾压力——广东刚遭暴雨洪涝,省里先拨了两千万,中央又追加近两亿,实在没多余力气搞额外援助。 中国的回应既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又坦诚说明了自身处境,这种不打肿脸充胖子的态度,赢得了不少人的理解和点赞。 先说说菲律宾这场水灾的严重性。今年11月初,菲律宾遭遇超强台风“海燕”残余环流和季风共同影响,吕宋岛中南部出现持续强降雨,多个省份发生严重洪涝和山体滑坡。 根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发布的数据,截至11月8日,水灾已造成全国14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民众超过35万人,近500间房屋完全损毁,农业损失预估达12亿比索(约合1.5亿元人民币)。 重灾区奎松省部分城镇被洪水淹没,水深最高达3米,当地居民只能通过屋顶等待救援,救援队伍需要靠冲锋舟才能进入灾区运送物资。菲律宾外交部在11月6日正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发出援助请求,希望获得食品、饮用水、帐篷和救援设备等物资支持。 面对菲律宾的求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真诚回应。发言人首先对菲律宾受灾民众表达了深切慰问,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强调“中国始终关注菲律宾的灾情,对菲律宾人民所面临的困难感同身受”。 随后话锋一转,坦诚说明中国当前也面临着不小的救灾压力——就在10月底,广东遭遇今年以来最强秋汛,珠江流域出现流域性洪水,广州、清远、韶关等12个地市受灾严重。 广东省财政厅第一时间拨付2000万元应急资金,用于抢险救灾和群众安置,中央财政随后又追加下拨1.8亿元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广东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等工作。 发言人表示,“目前中国的救灾力量和物资正集中用于国内受灾地区,确实暂时没有多余能力提供额外的大规模援助,但会持续关注灾情发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必要支持。” 这番回应之所以获得网友点赞,关键就在于“真诚”二字。以往国际上有些国家在类似情况下面子工程做足,明明自身能力有限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不仅援助效果不佳,还拖累了国内救灾。 而中国此次的回应既没有回避邻国的求助,也没有夸大自身实力,而是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展现了务实的态度。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帮人得先顾好自己,这样的回应既暖心又实在”“人道主义不是打白条,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中国做得没毛病”。 还有网友注意到,中国虽然暂时无法提供大规模物资援助,但已协调在菲中资企业和华人社团向当地捐赠了一批饮用水、方便面和药品,这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体现了中菲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事实上,中国在国际救灾领域一直是积极参与者。2023年土耳其发生强烈地震时,中国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赶赴灾区,并提供了4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物资;2024年也门遭遇粮食危机,中国捐赠了2000吨大米和500万美元现金援助。 但中国的对外援助始终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不会因为要面子而牺牲国内民众的利益。 这次广东的灾情也确实严峻,截至11月5日,广东全省受灾人口已达13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8.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大量的救灾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优先保障国内受灾群众的生活确实是当务之急。 对于中国的回应,菲律宾方面也表示理解。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在后续声明中称,“感谢中国政府的慰问和关心,理解中国当前面临的救灾压力,中菲两国在灾害应对领域一直保持着良好沟通与合作,相信未来双方会继续在人道主义领域相互支持。” 国际社会也普遍认为,中国的回应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既遵守了人道主义精神,又兼顾了国内实际情况,这种务实做法值得肯定。 灾害无情人有情,国际互助本应建立在真诚和务实的基础上。中国此次的回应不仅没有损害中菲关系,反而因为坦诚赢得了更多理解和尊重。相信随着中菲两国在灾害应对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未来双方一定能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 本文官方信源: 菲律宾水灾灾情报告_菲律宾国家减灾委 中国外交部关于菲律宾水灾的回应_中国外交部官网 广东省暴雨洪涝救灾资金拨付情况_广东省财政厅官网 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2024)_中国商务部官网

0 阅读:1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