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上将布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采访时的表态,戳中了当前大国关系的核心痛点。 他明确指出过去是美苏对峙,现在转向美中对峙,且中国远比过去的苏联强大,这番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实力对比的客观认知。 冷战时期,美苏竞争多集中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苏联经济最高时仅为美国的40%,且高度依赖能源和军工。 而中国如今GDP已达到美国的75%,竞争覆盖经济、科技、全球治理等多个维度,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影响力,是当年的苏联无法比拟的。 布朗强调美中观念不同但绝不能开战,这背后是对战争后果的清醒认知,作为美军高层,他清楚最可能引爆冲突的台海问题已触碰中国红线。 而中美作为全球军事最强的两个国家,一旦开战主战场大概率在西太,解放军的东风系列导弹、航母编队在主场作战中具备明显后勤优势,美军目前西太“航母真空期”的现状,让冲突结果更难预测。 更关键的是,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美国日常用品高度依赖中国制造,中国则是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国,战争会导致全球供应链崩溃,美国物价飞涨、美元信用受损,中国外贸也会遭受重创,这种损失远超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 从全球视角看,布朗所说的“代价堪比二战”绝非夸张,中美盟友众多,冲突很可能波及更多国家,打破现有国际秩序。 与美苏冷战时世界明显分裂为两大阵营不同,现在多数国家不愿选边站队,美国“美国优先”政策已让其联盟体系离心力加剧,战争只会让全球陷入更大混乱。 其实布朗此前也曾提到,即便美军能在冲突中获胜,也会付出惨痛代价,甚至失去全球霸主地位。 这说明美国军方高层已形成共识:中美对抗没有赢家,零和博弈的思维早已不适应当前的世界格局。 大国之间观念差异本属正常,但解决分歧的途径绝不是战争,布朗的表态传递出理性声音,也提醒着双方,竞争需要划定红线,沟通才能避免误判。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早已是“命运共同体”,任何军事冲突带来的灾难,都将由全人类共同承担。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