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要成为下一个乌克兰?一旦中越开战,中国不再对其留有余地。南海岛礁的归属争议,让中越两国的关系始终存在一道裂痕,而越南近年来的一系列动作,正不断加剧这一矛盾,也让外界开始担忧地区局势的走向。 南海争端根深蒂固,中国基于历史和国际法主张对大部分海域权益,包括南沙群岛核心区。越南则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逐步占据南沙部分礁盘,目前实际控制二十九处,其中二十一处已通过人工扩大成固定据点。这些位置分布在群岛东南,形成监视链条,便于资源开发。2024年,越南从南海油气中获利超两百亿美元,占其经济比重不小,还拉来五十多家外国公司合作勘探,转化为多边框架。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反对单边行动,坚持通过对话维护权益。周边如菲律宾、马来西亚也有主张,但越南扩张最快。国际法庭2016年裁决虽否决中国九段线,却未定岛礁归属,导致各方继续推进。 2025年,这种格局让每日运载万亿美元货物的航道成潜在风险点,企业已开始调整路线避险。争端本质是资源与安全的博弈,越南靠这些据点固化利益,中国则强调现状不可变。两国经贸合作虽稳,但南海裂痕影响高层互信。专家分析,越南填海不仅是经济考量,还涉战略布局,易引发连锁反应。区域稳定需多边机制,但当前单边主义抬头,让局势更趋复杂。长远看,和平开发资源才是出路,否则摩擦升级恐波及全球供应链。 越南填海工程加速源于技术升级,早年靠手动运沙,效率低下,一场风暴即可毁掉数月成果。2022年起引进荷兰绞吸式挖泥船,速度翻倍,现已覆盖二十一处现有据点。2025年1月卫星图像显示,八处新礁开工,包括爱利信礁、柯林斯礁、彼特利礁、兰斯敦礁和东礁等,总长超五十海里。这些礁盘先前仅露尖,现通过疏浚泥沙扩展数十平方米。新造陆地聚焦实用,如柏礁三千米跑道铺设,可容苏-30战机和大运机起降;舶兰礁扩至2.8平方公里,预留万吨级军舰泊位。雷达站、防空塔、弹药库同步建成,孤立礁点连成链状网络,提升机动性。支撑这一切是南海油气,越南多年来从中获利逾千亿美元,占GDP一度达三成。为保这笔收入,它将开发成国际生意,吸引企业投放设备勘探。中国造岛高峰已过,转向维护,越南趁机填补空白。 美智库报告指,2024年越南填海量超前两年总和,此次八处工程让其整体规模逼近中国七成。这种渐进推进像温水煮蛙,直至图像公开才广受关注。越南军事配套跟进,装备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猎豹级护卫舰和印度布拉莫斯导弹,射程覆盖大部分海域。苏-30从新跑道起飞,作战半径辐射核心区,比舰艇巡逻高效。南海通道繁忙,越南扩建加剧复杂,中国表态将采取必要措施保主权。博弈中,越南固化既得利益,中国维护合法权益,平衡点在于克制与沟通。 工程推进中,越南海军护航频繁,补给舰运钢材模块,确保进度。4月高峰期,新陆地总面积达数百英亩,跑道试飞启动,防空设施安装加速。5月至8月,八处累计超八平方公里,越南南海人工岛规模接近中国。中国外交部记者会重申反对单边行为,将依法维护权益。周边国家观望,美智库记录进展,未见联合干预。越南经济受益油气出口,支撑基础设施投资。两国海军偶遇保持距离,通信开放避碰撞。国际航运绕敏感区,确保货物交付。11月工程转维护,礁盘设施运转,守卫部署到位,海面恢复常态,但摩擦线更清晰。 2025年形势热而不爆,越南扩建进入关键期,越方扩大装备部署,马来西亚油气活动也增。中国面临窗口期,特朗普上台或影响美方打压力度。专家预测,2025年南海将见更多管控努力,中越高层共识强调和平解决。越南外交部曾抗议中国科考船活动,但后续降温。两国建交75周年联合声明重申战略引领,管控海上分歧。区域和平依赖对话,东盟机制需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