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中国开战?英国前议员乔治·加洛韦彻底怒了。 近日刷到一个视频,英国一位前议员大声怒斥要与中国开战的言论。 他愤怒的说,难道英国真的要与中国开战吗?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吗?这可是一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他们还有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而且他们还有15亿人民。 他又愤怒的质问,你还以为自己可以在长江上耀武扬威吗?你知道后果严重吗?上一次英国军舰闯入中国的长江,就被他们击沉了,而今天的中国强大不可估量。 2025年,他们更强大,更富有,更不可战胜。 他进而指责:而你一个区区蝼蚁,竟敢盗用英国之名,妄言对中国发出战争威胁,你这是一种什么疯狂行为? 这位英国前议员喝斥的就是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 这位前议员的清醒,恰恰反衬出某些英国政客还沉溺在日不落帝国的旧梦中无法自拔。 希利曾在“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高调宣称,若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已做好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准备,还会与澳大利亚“并肩作战”,可没过多久就改口称相关报道“完全错误”,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本身就暴露了其言论缺乏底气,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 要知道,现代战争拼的是硬实力,而英国如今的军事家底早已经不起推敲。 2025年的英国皇家海军,总吨位仅80余万吨,还不到其巅峰时期的二十分之一,现役4000吨级以上水面战舰只有21艘,今年5月还要退役5艘大中型舰艇,其中包括2艘关键的舰队补给油轮,这意味着其远洋补给能力将进一步缩水,未来执行远海任务可能还得依赖盟友支援。 作为英国海军核心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看似威风,实则问题不断,此前首次远洋部署时还需要向美国“借”F-35B战机才能凑齐编队,即便到了2025年,其单日舰载机起降架次最高也只有16架次,而中国航母的单日起降数据早已突破50架次,双方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更可笑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目前有119位将军和260位舰长,可真正能上舰履职的舰长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种高层人员冗余、一线战力不足的畸形结构,注定其难以支撑一场跨洋军事行动。 反观中国,2025年的国防力量早已今非昔比,解放军陆军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且实现了全面现代化,海军舰艇总吨位连续多年稳步增长,055型万吨大驱、052D改进型驱逐舰批量服役,仅大型防空舰就已达20艘,更有具备电磁弹射能力的新型航母即将海试,攻击核潜艇年产能达到美国的两倍,质量也已跻身世界前列。 希利或许忘了,上一次英国军舰在中国长江耀武扬威,是1949年的紫石英号事件,当时尚且落后的中国军队都能果断反击将其重创,如今拥有航母、核潜艇、高超声速导弹的中国,更不会容忍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中国15亿人口构成的深厚国防根基,以及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让任何试图挑衅的国家都得掂量后果,英国这种远隔万里的域外国家,想在太平洋地区与中国抗衡,无异于让轻量级选手挑战重量级冠军。 经济层面的绑定更让英国的战争言论显得荒唐。 中英贸易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格局,2024年两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超过1300亿美元,每天有3.6亿美元的贸易往来在两国间发生,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350亿美元,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也超过320亿美元。 英国企业在华深耕多年,从金融到制造业都有着巨大利益,一旦爆发冲突,这些经济成果将瞬间化为乌有,对于财政亏空高达220亿英镑的英国来说,这种损失根本无法承受。 希利口中的盟友澳大利亚,自身也深陷困境,其计划花费数千亿澳元从英美采购核潜艇,但英国核潜艇造船厂不仅建造周期漫长,还曾发生火灾事故,美国的国防工业供应链也不稳定,大量装备延期交付,这样的盟友合作,更像是一场镜花水月。 英国如今的军事行动,本质上只是刷存在感的徒劳之举。 脱欧后的英国急于彰显自身国际影响力,试图通过介入印太事务绑定美日等盟友,可自身实力早已撑不起野心。 英日2023年生效的《互惠准入协定》虽然让双方防务合作看似升级,但英国连自身两栖作战能力都在“自我阉割”,2艘“海神之子”级船坞登陆舰即将退役,且无后续替代计划,这样的军事力量,即便远道而来部署亚太,也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乔治・加洛韦质问得好,“你还以为自己可以在长江上耀武扬威吗?”,这句质问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时代早已变了,曾经的殖民强权早已风光不再,如今的中国既不是19世纪任人欺凌的弱国,也不是冷战时期可以随意遏制的对象,任何试图以武力威胁中国的行为,最终只会落得自取其辱的下场。 那些还在鼓吹对华强硬的英国政客,与其沉迷于虚幻的大国梦,不如睁眼看看现实,掂量掂量自身实力与中国的差距,珍惜中英之间来之不易的合作局面,否则只会沦为全世界的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