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

余军侃武器 2025-11-07 13:52:42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高喊了一句,她手一歪,啪地一声碗摔落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刚打算开口斥责,丈夫却开怀大笑:“坐下,一同用膳!”李氏就是谭延闿的亲生母亲。 清末谭府里,一个丫头站了三十三年饭桌边,眼见主子夫妇用膳,却总低头不语。那天碗碎声响起,管家一声喊,丈夫大笑让她坐下——这丫头,竟是名臣谭延闿生母。命运转折藏着多少辛酸,儿子功成后,她又得了什么? 谭延闿是国民党元老,早年科举入仕,后来投身辛亥革命,北伐时任湖南督军,南京国民政府里做过行政院长。可你知道不,他娘李氏,一辈子窝在谭家大院里,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李氏本是河北宛平人,家穷得叮当响,爹娘早没了,八岁上就卖到别人家当下人。1871年,那家主人南下路过杭州,谭钟麟正好在当地做知府,请他们做客,李氏就这样进了谭府,从粗使丫头干起。谭家是官宦世家,谭钟麟祖上出过户部员外郎,他自己光绪朝一路升迁,到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府里规矩严,丫头们分等级,动不动就挨罚。李氏十五岁时,转到谭钟麟母亲屋里侍候,端茶倒水擦灰尘,干得麻利,就留下了。 十九岁那年,谭钟麟把她要到自己房里,当通房丫头。这在清代官场常见,丫头没得选,只能随主家姓,从此叫谭李氏。谭钟麟妻妾一大堆,正妻周氏管家,李氏夹在中间,干活伺候还得忍气吞声。周氏性子急,小事就发作,李氏递东西晚了点,就得挨数落。谭钟麟忙公事,对这些家务不闻不问,李氏就这么熬着。 1880年,李氏生下谭延闿,那时谭钟麟在杭州任职。生孩子难产,她在产房里遭罪,谭钟麟听了动静,只看一眼就走开,继续睡他的觉。孩子落地,刚满月就抱到周氏房里养,李氏只能当奶妈,儿子叫周氏“娘”,喊她“姨娘”。母子俩天天见不着面,李氏省吃俭用,把月钱攒下给儿子买书本笔墨。谭延闿小时候,周氏屋里热闹,她屋里冷清,孩子委屈,她就塞点糖哄着,教他念“三字经”。   谭延闿六岁时,李氏不小心碰翻周氏茶盏,被罚跪祠堂三个时辰,膝盖疼得站不起来。孩子躲着看,心疼得直掉泪。李氏不让孩子沾这些事,总说好好读书就是帮她。谭延闿聪明,父亲管得严,三天一篇文章,五天一首诗,练大字小楷。十一岁学八股文,文章献给翁同龢,那老头子夸他有才。李氏在旁看着,咬牙坚持。 日子一天天过,李氏在谭府站饭桌边侍候三十三年。从谭钟麟调她到房里算起,早饭中饭晚饭,她总站着盛饭添菜,周氏和谭钟麟坐着吃,她低头不语。府里仆人多,她地位最低,冬天冻手夏天热汗,腿脚酸了也得挺着。谭延闿长大,出去考功名,李氏在家盼着信。 1904年秋天,谭延闿二十四岁,进京赶考。那年光绪三十年,会试在开封,他考中第一名会元,湖南两百年没出过,殿试二甲三十五名,朝考第一,选了庶吉士。报喜的队伍从街头排到巷尾,鞭炮响成片。谭府饭厅里,谭钟麟和周氏正吃着,李氏站边上盛饭。管家冲进来,高喊“少爷中进士,金榜题名”,李氏手一抖,碗摔地上碎了,饭粒撒一地。周氏要开口骂,谭钟麟却乐了,拍桌大笑,说“坐下,一起吃”。李氏这才有座位,三十三年头一遭。 这事传开,谭家上下都知道,李氏地位变了。谭延闿回家,叩头谢恩,谭钟麟设宴庆贺,李氏终于能坐主桌。周氏虽不乐意,也没辙。谭延闿入仕后,手里有权了,就开始为娘争气。一次族宴,有远亲当面说李氏出身低,谭延闿拍桌斥责,谁不敬娘就跟他过不去,那人吓得赔罪。全场安静。 周氏还想克扣李氏月钱用度,谭延闿找父亲说情,谭钟麟听了,点头让步,李氏的吃穿加了份,屋里添了仆人。谭延闿不忘娘的苦,教导自家孩子要孝顺,家里风气变了。李氏年纪大,身体差,1916年病重去上海养病,谭延闿赶去,已没了气。按照旧规矩,妾室出殡走侧门,谭延闿不干,族老阻拦,他说抬我出去,死也不让娘受屈。众人没法,只好让步,李氏以正室礼,从正门抬出,纸钱撒街,锣鼓响。 李氏这辈子,从丫头到得正室礼葬,靠的是忍耐和儿子争气。谭延闿后来北伐有功,行政院长干得实打实,可他总说,娘的教诲让他知道,家国大事得从自家小事做起。旧社会等级森严,女人命苦,李氏的故事,就提醒我们,劳动人民骨子里有股劲儿,教育好下一代,就能翻身。 谭延闿1930年病逝南京,葬中山陵旁,蒋介石题碑。可他一生清正,湖南人念他的好。回想李氏那碗碎了,饭桌坐下,像是旧礼崩坏的信号。辛亥革命后,谭延闿支持共和,护国运动时反袁,护法时帮孙中山,这些都跟娘的苦难教育有关。他常说,穷苦人家孩子,得靠书本和骨气出头。   李氏没享多少福,儿子功成,她就够了。这事搁今天,也得说,母爱伟大,奋斗精神传家。谭家从清末到民国,变迁大,李氏见证了。李氏的忍耐,不是软弱,是为后代铺路。谭延闿投身革命,湖南新政办得风生水起,教育民生抓得紧,都带着家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