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所以敢和中国硬碰硬,其实他早已把阿斯麦算在了里头,但荷兰千算万算一定没算到

烟雨评社 2025-11-07 11:35:11

荷兰之所以敢和中国硬碰硬,其实他早已把阿斯麦算在了里头,但荷兰千算万算一定没算到,如果他把阿斯麦逼急了,阿斯麦一定会“离家出走”。 荷兰的底气从一开始就和阿斯麦深度绑定。这家企业垄断了全球高端光刻机市场,仅 EUV 光刻机就占据 100% 的份额,而荷兰半导体产业贡献了全国 5% 的 GDP,阿斯麦正是其中的核心支柱。 2023 年之前,中国市场能给阿斯麦带来近三成营收,光是 5 纳米级别的 TWINSCAN NXT:2000i 设备,每年就能创下超 60 亿欧元的订单。 荷兰政府 2023 年 6 月推出出口管制新规时,显然打着如意算盘:靠着阿斯麦的技术垄断,既能顺着美国的意思施压,又能保住核心产业优势,甚至觉得中国迟早得妥协。 这种心态让他们在 2024 年 9 月进一步扩大管制范围,把 14 到 7 纳米制程的设备也拉进许可名单,丝毫不顾中荷贸易里中国作为第二大伙伴的分量。 但荷兰没算到,管制最先刺痛的是阿斯麦自己。2023 年 9 月管制落地后,阿斯麦对华销售额虽靠成熟制程设备支撑,到 2024 年第三季度仍占总营收 42%,但高端设备的断供直接砍掉了未来的增长空间。 更棘手的是美国的步步紧逼,2024 年 10 月美方出台新规,连含美国部件的深紫外设备都要拦截,2025 年 1 月荷兰被迫跟进封禁 7 纳米及以上设备出口,等于彻底堵死了阿斯麦与中国高端市场的联系。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富凯在 2025 年 1 月的财报会上直言,美中芯片争端可能拖几十年,而公司不能坐等市场流失。荷兰政府还刻意隐藏对华销售数据,把大部分交易踢出 “双用” 货物披露名单,这种遮遮掩掩的操作,反而让阿斯麦更难制定长期战略。 被逼到绝境的阿斯麦,早就开始为自己找后路,“离家出走” 的迹象越来越明显。2025 年 9 月的印度半导体年度峰会上,富凯明确表态要与印度合作,不仅设立实体公司、派遣高管,还承诺通过技术支持助力印度实现 28 纳米芯片国产化。 要知道印度计划 2030 年拿下全球 10% 的芯片产能,还给出 50% 的项目成本补贴,这对急需新市场的阿斯麦来说吸引力十足。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斯麦在印度聚焦成熟制程技术,正好避开了欧美管制的敏感点,既能保住技术优势,又能开拓新兴市场。这种布局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对荷兰政策的无声抗议 —— 既然本土政策捆住了手脚,不如去更宽松的市场扎根。 荷兰的困境还在加剧,阿斯麦的 “出走” 可能成为压垮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2025 年 10 月,荷兰政府接管中国控股的芯片厂 Nexperia,本想巩固供应链,却反而暴露了对半导体产业的过度依赖。 中国这边也在加速替代,2024 年上海微电子推出 28 纳米光刻机样机,2025 年 10 月的稀土出口管制更直接影响阿斯麦的供应链,逼得公司不得不制定中断应急计划。 荷兰新首相斯霍夫 2025 年 1 月坦言会审慎看待美国新要求,显然已经察觉到风险 —— 要是阿斯麦真的把核心业务转向印度等市场,荷兰失去的不仅是一家企业,更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全球话语权。 当初荷兰把阿斯麦当作博弈的筹码,如今却可能眼睁睁看着这张筹码自己走掉。阿斯麦押注印度的动作,已经说明企业不会为了国家的政治选择牺牲生存空间。这场博弈到最后才看清,技术垄断能成为底气,却留不住心,当荷兰的政策让企业看不到未来,“离家出走” 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当技术民族主义的围墙越来越高,这家光刻巨头必须做出选择。而中国市场,注定是这个选择中最重要的砝码。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