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这位直播间的工作人员是纯纯打工人,无疑了。 直播间中,工作人员拿着dim

陈斌斌 2025-11-07 10:05:51

泡泡玛特这位直播间的工作人员是纯纯打工人,无疑了。 直播间中,工作人员拿着dimoo原价79块挂链盲盒说“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另一个工作人员说“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这不是让人想起了当年的眉笔事件。 这么多年还觉得79贵,有时候是自己的原因好伐?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想想自己有没有好好工作,有没有升职加薪,有没有好好努力? 相信,大家应该都还记得这句话吧。 收割韭菜这件事,在公司的高层眼中是很平常的事情,总认为有人愿意买单。这样的风气早该杀一杀了。 泡泡玛特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现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社交需求和心理机制。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体验”和“情绪”。 购买盲盒时那种“不知道会抽到哪个”的未知感和期待感,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 总想着“下一盒就是隐藏款”,这种“差一点就赢”的感觉会促使消费者持续复购。为了凑齐一整套,或者抽到稀有的“隐藏款”,很多人会一盒接一盒地买。 人类天生有收集的癖好,集齐一套潮玩带来的完整感和成就感,是巨大的心理满足。 不仅如此,拥有热门或隐藏款,就像拥有一个稀缺的符号,可以在同好中获得认可、尊重和讨论。当然也有人是因为设计风格买单,对于欣赏它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微缩的艺术品,具有装饰和收藏价值。 对于泡泡玛特公司来说,售卖的不是玩具,而是一套精密的“商业系统”,它通过签约优秀设计师、持续推出新系列、举办展览、讲好IP故事,不断维持IP的热度和生命力,让消费者对下一个新品保持期待。过控制“隐藏款”和“热门款”的出货率,人为制造稀缺性。在线下开设设计感极强的零售店,让消费者可以触摸、感受、参与抽盒。线上通过小程序、App模拟抽盒过程,并建立用户社区。 总得来说,泡泡玛特的高估值和消费者的买单行为,是新时代“体验经济”和“情感经济”的典型代表。它聪明地将产品从“功能性”的物,转变成了“情感性”和“社交性”的符号。只要它能持续创造出让消费者心动的情感连接和社交话题,就总会有人愿意为这份“快乐”和“归属感”买单。 但对于群体之外的人来说,这就是割韭菜。 那么,你愿意为这情绪价值买单吗?

0 阅读:75
陈斌斌

陈斌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