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临终前交代他的两个儿子好好照顾柏夫人母子。可是司马

熹然说历史 2025-11-06 23:58:13

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去世,临终前交代他的两个儿子好好照顾柏夫人母子。可是司马昭嘴上答应,暗里却动了杀心!司马师吓得抱住弟弟大叫:“你忘了父亲临终的嘱托吗?我们不能如此不孝啊!” 一个临终老人的最后嘱托,两个儿子截然不同的反应,一对弱小母子的命运悬于一线。当权力与亲情发生冲突时,血缘关系还能守住最后的底线吗?这个发生在1700多年前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深思。 司马懿于179年出生,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太傅、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日后西晋的奠基人。他这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从年轻时拒绝曹操征召装病在家,到后来成为曹魏重臣,再到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政权,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司马懿的家庭生活相当复杂。他有正妻张春华,还有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等几个妾室。司马懿相当宠爱柏夫人,甚至因此疏远了正妻张春华。司马懿生病的时候张春华去探病,司马懿对张春华说:“面目可憎的老东西,怎么还麻烦你出来!”张春华羞惭愤怒,要绝食自尽,张春华的儿子们也要跟母亲一起绝食。司马懿这才被惊动,连忙向张春华道歉。这件事反映出司马懿晚年对柏夫人的偏爱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柏夫人为司马懿生下了第九子司马伦,这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伦后来被封为赵王,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但性格有些复杂。和其他兄弟相比,司马伦因为母亲受宠的关系,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较特殊。 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个儿子性格差异很大。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只与一个人长期密谋,就是司马师。到了政变前的那一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了司马昭,那时的司马师听后就跟没什么事似的。而司马昭听后却吓得一夜没睡着,一身冷汗,紧张兮兮,坐卧不宁。司马懿由此认定大儿子司马师更有大将气度。 嘉平三年(251年9月7日),司马懿病逝。关于司马懿临终前对柏夫人母子的嘱托,虽然史书没有详细记录具体的话语,但可以推断出他确实对这对母子有所担忧。毕竟柏夫人只是个妾室,没有张春华那样的地位,而司马伦又是最小的儿子,在那个政治环境下,他们的处境确实很脆弱。 司马懿去世后,因高平陵政变留下的恶劣影响,实际上司马家执掌的政权非常不稳。司马师被任命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成为第一权臣。而司马昭虽然也有一定权力,但确实不如兄长司马师的地位稳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马昭真的对柏夫人母子起了杀心,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王应麟曾经评价说:“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这说明司马昭的性格确实比司马师更加狠辣一些。 但是兄弟两人的关系总体还是不错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关系和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儿子,唯一的儿子是从弟弟司马昭那里过继过去的,所以不存在对继承权的争夺问题,两兄弟没有根本利益矛盾。正是因为这种关系,司马师确实有能力阻止司马昭的一些极端行为。 255年,司马师在平定淮南文钦叛乱,文鸯带兵深夜攻击司马师,当时司马师正患眼疾,情况危急之下,眼珠崩出眼眶,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许昌。司马师的死确实是个转折点,失去了这个相对温和的兄长,柏夫人母子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 司马昭立马连夜赶赴洛阳,而这时候的小皇帝也想趁机下令铲除司马氏,但是还是迟了,因为没完全下令,司马昭就派兵替换掉了洛阳的守卫。司马昭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小皇帝彻底绝望,而司马昭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接管了哥哥司马师所有的势力,并且还大肆巩固了势力,司马昭时期,司马家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掌权后的司马昭对柏夫人母子的态度如何,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来的发展看,司马伦在司马师、司马昭乃至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世的时候,都不争,这说明他在家族中的地位相对边缘化。 司马伦后来被封为赵王,参与了八王之乱,甚至一度自立为西晋皇帝。但他很快就在其他王侯的联合攻击下败亡,301年6月5日被杀。赵军死者有一万四千余人,可见战斗之惨烈。 柏夫人终西晋一朝,都未得任何尊封。她的具体结局如何,史书完全没有记载,这个曾经深得司马懿宠爱的女人,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这个故事反映出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即使是血亲之间,面对权力的诱惑和威胁,亲情也可能变得脆弱不堪。司马伦后来的叛乱和惨死,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司马昭当年的担忧。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从这些史实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复杂和无奈。 权力面前,血浓于水还是利益为先?这个千年前的故事至今仍在现实中上演。你觉得司马昭的想法可以理解吗?如果你是司马师,会如何处理这种家庭内部的冲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