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5日,中国正式宣布:未来一年内继续暂停对美国商品24%的加征关税,同时保留10%的加征关税税率。 消息一出来,美国媒体立马算开了经济账,美国消费电子协会连夜发声明,说“欢迎中方这个理性决定”。但明眼人都清楚,这可不是白给好处,每一条政策都卡在美国经贸的要害上。 咱先把话说明白,这次“接着暂停”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放开,而是专挑那些两边都离不了的领域松口子,跟浇地似的,不搞大水漫灌,只精准滴到根上。重点覆盖的消费电子、新能源、纺织服装这三大块,简直掐住了中美供应链的命门,既是中国出口的王牌,更是美国产业离不了的根基。 就说消费电子,苹果的耳机零件、戴尔的笔记本外壳,六成多都是中国工厂做的。之前加24%关税的时候,美国零售商要么硬着头皮涨价丢客户,要么自己扛成本亏利润;现在关税暂停了,美国商场里的电子产品价格能稳住,咱们中国珠三角的工厂流水线也能转得更欢实。 新能源领域更别提了,美国特斯拉的电池正极材料、光伏电站用的硅片,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比外人想的深多了。2025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产业增速突然慢下来,一大半原因就是关税把原材料成本抬上去了。 咱们这次暂停相关关税,等于给美国新能源产业松了绑,但反过来,中国锂电池企业的出口订单也跟着多了三成。这种双赢,不是靠妥协换来的,是咱们实打实的产业实力挣来的。 有人该问了,那为啥还留着10%的关税?这正是咱们的高明地方。这10%针对的,全是那些非必需、美国自己能找到替代来源的东西,比如部分钢铁产品、低端机械零件。 一方面能给国内相关产业留够保护空间,别被低价货冲垮;另一方面也是给美国提个醒,合作得有诚意。要知道,9月份中美在马德里谈经贸的时候,咱们就明说了,美方不能一边让咱们照顾它的供应链需求,一边又把中国企业列进禁止出口的名单里。现在留着这10%的关税,就是把“合作得对等”的底线摆到了台面上。 这波操作也不是临时拍脑袋,是对上半年政策的接着优化。早在8月份,中美就说好暂停24%关税90天,这次直接延长到一年,说明两边在稳住供应链上有了基本共识,但矛盾也还在。 就像咱们反复强调的,中美经贸关系稳不稳定,对两国都重要,但前提是互相尊重。美国要是真想买中国的便宜零件,就得别动不动就搞技术封锁;咱们愿意给供应链减负,但核心利益绝不可能拿来做交易。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纺织业的反应,协会会长直接公开说“这才没让美国服装品牌集体涨价”。要知道,美国商场里的牛仔裤、运动服,近七成面料都是中国产的。之前加关税的时候,不少品牌偷偷把“中国制造”换成“越南制造”,结果要么质量变差遭人骂,要么成本没降多少,现在总算能踏实回头找中国供应商了。这也说明一个理儿:谁的产业实力硬,在经贸打交道的时候就有话语权。 说到底,这份关税公告就是一份明明白白的“合作说明书”,咱们中国愿意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出力气,也能包容美国企业的合理需求,但该守的底线绝不让步。17.94万亿的存款,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底气;24.5万亿的消费,显露出的是国内市场的潜力。 而这次的关税政策,就是把这份底气和潜力,变成了和美国打交道的智慧。美国要是看懂了这点,就该拿出真真切切的合作诚意;要是还想玩“一边占便宜一边搞打压”的套路,那10%的关税就是最实在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