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白应苍一审死刑,执行火化后,盒子不知道会怎么处理? 在他被执行并火化之后,这些东西按说不会留着的,毕竟他是以死刑犯身份被处理的,又不是什么有重大贡献的功臣,坦白说就是他的盒子和盒子里的东西,毫无价值! 其实这骨灰盒处置,并不是说随便扔了就行,这背后有明确法律规矩,更藏着法治对罪恶的终结、对受害者的告慰,比 “扔了” 有意义多了。 根据最高检通报,白应苍可不是普通死刑犯,是缅甸果敢 “白家犯罪集团” 的核心头目,干的全是伤天害理的勾当。 伙同同伙开了 41 个园区搞电信诈骗、开赌场,涉案资金高达 290 多亿元,还犯了故意杀人、绑架、贩卖 11 吨冰毒这些重罪,直接害死 6 个中国公民,逼得 1 人自杀,多少家庭因为他们家破人亡、倾家荡产。 2025 年 11 月 4 日深圳中院一审判他死刑,完全是罪有应得,是法律对他滔天罪行的终极惩戒。对受害者家属来说,他伏法就是最大的慰藉,至于他的骨灰和盒子,别说 “价值”,提起来都觉得恶心,没人会在乎这堆东西的去向。 虽然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但是还是要按法律流程来,有明确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解释和最高法的规定,死刑执行后,法院会先通知家属在限期内来领骨灰,装骨灰的盒子就是普通容器,家属领走后愿意怎么处理都随便,埋了、撒了都行,没人干涉。 但白应苍这种情况,家属大概率不会来领。他的家族犯罪集团同伙要么也被判了重刑,要么在逃,亲属估计早就和他划清界限,谁愿意顶着 “死刑犯家属” 的名声去领骨灰? 就算有家属愿意来领,面对 290 多亿涉案资金、7 条人命的血债,可能也没脸去领。要是家属逾期不领,或者根本联系不上,法院就会通知相关单位依法处理。 按惯例都是统一火化后,把骨灰深埋到指定的公益性公墓,或者进行生态安葬,装骨灰的盒子也会跟着一起处理,不会单独留存,而且整个过程都会记录在案,有据可查,既不会随便扔了亵渎程序,也不会特意留着搞特殊。 对社会、对受害者来说,这盒子和骨灰确实一文不值,甚至是罪恶的象征,但法律层面的处置,从来不是看 “价值”,而是讲人道主义底线和程序正义。 哪怕是罪大恶极的死刑犯,执行后也不会被肆意对待,这不是给罪犯留情面,而是彰显法治的文明,我们惩治的是犯罪行为,不是在他死后还要践踏遗体尊严,这和那些犯罪集团草菅人命的做法划清了界限。 以前也有类似的重大刑事罪犯被执行死刑,比如有些涉黑涉恶头目、重大毒贩,家属大多选择不领取骨灰,最后都是法院按规定统一处理,既没引发争议,也没留下程序漏洞,白应苍的情况也不会例外。 他的骨灰盒子怎么处理,无非就是 “家属领走” 或 “法院依法统一处置” 两种结果,没有第三种可能,也根本不值得过度关注。这堆承载着罪恶的骨灰,不管最后埋在哪里,都只是法治进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收尾符号。 真正有价值的,是法律对罪恶的零容忍,是 “善恶终有报” 的正义实现,是给所有受害者和社会大众的一个交代。 至于那个盒子和里面的东西,就随它按规矩处理就好,毕竟对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犯来说,被彻底遗忘,才是他最终、也是最该有的结局。 (每期带大家了解一点不一样,点赞关注,主页的内容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