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围剿黎巴嫩真主党失败!今天据以色列15频道的报道称,以色列国防军对真主党的打击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真主党的重建速度超过了以色列军队的应对能力,导致以色列目前很被动和焦虑。 这种被动局面不是突然出现的,从近期的战事就能看得很清楚。 就在11月初,以军还在黎巴嫩南部发动空袭,宣称打死了真主党精锐拉德万部队的指挥官哈迪德,说他在试图重建军事基础设施。 可没过几天,又有消息说以军打死了另一名在重建真主党设施的指挥官拉斯兰。 这反而说明,以军眼里的“威胁”始终在恢复,所谓的“精准打击”根本没拦住对方的重建步伐。 真主党的重建能这么快,和它的组织特点分不开,有内部人士透露,他们给每个高级指挥官都配了四五名助手,大多是技术出身的大学生,就算有人被打死,接替的人能马上顶上。 而且真主党用的是分散指挥的游击战术,利用地形打伏击,以军很难一次性摧毁其有生力量,反而自己的伤亡在不断增加。 更关键的是,以军空军早就超负荷运转了,从加沙到黎巴嫩连轴转,飞行员疲惫,战机也需要维护,应对重建速度自然力不从心。 以色列的焦虑还藏在细节里,按照2024年底的停火协议,以军本应在2025年1月撤出黎南部,结果一拖再拖,现在还赖在5个据点不走,说要“无限期”驻守。 这其实是没底气的表现——要是打击真的有效,根本没必要违背协议赖着不走。 而且国际社会早就在施压,连美国都警告以军升级行动难获胜,这种外部压力让以军的被动更明显了。 说到底,这场对抗已经变成了消耗战,以军打得了单点目标,却挡不住对方的整体恢复。 真主党的火箭弹和无人机袭击反而从每天100次涨到了150次,甚至能突破“铁穹”系统。 以色列第15频道的报道其实点透了核心:军事打击没解决根本问题,反而陷入了“打了建、建了再打”的循环,这种循环里,被动的只能是耗不起的一方。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