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美国正式宣布了 11月5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5天,这一时长追平了美国历史上“停摆”的最长纪录。“停摆”的直接原因是国会没有达成预算协议,两党因医保、国防预算分歧僵持数月,未如期通过联邦预算案,2025年10月1日起政府正式“停摆”至今,超过80万联邦雇员面临无薪休假或白干的境地。 “停摆”对联邦当局的影响最大,但“最惨”的却是那些默默奉献、日常工作从来不被关注的普通人。因为“停摆”,机场安检员缺勤率飙升,数千航班延误,数百万民众出行受阻;因为“停摆”,国税局无法处理个人和企业的报税申请,数百万纳税人的退税无法兑现,影响民生和经济;因为“停摆”,众多联邦项目被迫搁置,依赖这些项目生存的企业和员工面临生计危机…… “停摆”不仅仅是让联邦当局的运作效率下降,更关乎数百万普通人的生计,关乎这些普通人对当局的信任。“停摆”能让强大的美国当局停止运转吗?不能。“停摆”却能让那些依赖当局生存的普通人感受到生存压力,并且他们的声音根本无法传达到国会。即使如此,这些普通人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即使被迫无薪休假,也不会缺勤,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知道自己的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精神。 一个国家的“停摆”,带来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震荡,还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信用危机”,甚至影响整个全球经济。“停摆”持续得越久,越能让那些依赖当局生存的普通人感受到失望和绝望,进而对当局失去信任,从而产生“弃权”甚至激烈反抗的情绪,这对社会稳定性也是巨大的考验。 “停摆”能让那些占据高层位置的人失去权利吗?不能。“停摆”却能让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失去生计,让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坚守,也让有心之人看到:普通人的忍耐与坚守才是国家运转的基础。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才会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因为他们的不甘与不幸,因为他们遭遇的不公与不平,更因为他们被忽视却依然坚守的人道主义精神。 美国政府“停摆”35天,更像是一场牺牲普通人的“权力闹剧”。两党为预算争执不下,代价却让基层民众扛:无薪上班的雇员、延误的航班、拿不到的退税,全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困境。 所谓民主,不该是政客博弈的工具,而该护着普通人的日子。这场“停摆”暴露的,是治理优先级的错位——党派利益盖过了民众需求。 更该深思的是,国家运转的根基从不是高层博弈,而是默默坚守的普通人。若长期让民生为政治斗争买单,不仅会耗光民众信任,更会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这才是最该警惕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