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对德国媒体叫嚣“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就是国民党“独台”的“战争宣言

百日依山尽 2025-11-05 17:10:00

郑丽文对德国媒体叫嚣“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的决心”,就是国民党“独台”的“战争宣言”!这彻底撕毁了她的伪装,公开宣告了她“以武拒统”的最终底牌! 郑丽文引发热议的事件核心,是其在 2025 年 10 月 31 日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的系列表态。此时距她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不足两周,11 月 1 日即将正式就任,正是通过对外发声确立政党路线的关键节点,这场专访的言论因此被视作国民党两岸及对美政策的重要信号。 专访中最突出的矛盾集中在对美态度与两岸表述的反差上。被问及台湾防务预算问题时,她明确质疑对美军购的合理性,指出台当局 2020 至 2025 年间投入超 400 亿美元军购款,实际到货装备价值却不足 60%,剩余款项或被扣留或卡在审批环节。 面对 “是否支持防务预算占 GDP5%” 的追问,她以 “德国都不会如此” 反诘,直接点破美国逼台湾增加防务开支的不合理性。这种对美军购的公开批判,与此前国民党相对温和的对美立场形成明显差异。 但在两岸议题上,她的表述呈现多重张力。一方面连续三次强调 “和平”,称两岸所有矛盾可通过和平方式化解,直言台海已成为 “世界主要火药库”,避免军事冲突是核心诉求;另一方面却抛出 “不放弃武力保卫台湾” 的说法,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瞬间引发舆论聚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言论与她竞选期间的表述一脉相承 —— 此前拜会马英九时,她曾提及延续 “九二共识” 下的两岸交流传统,就任后国民党党务报告也明确 “坚守‘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的立场,专访中的矛盾表态显然打破了这种预期。 从事件背景看,郑丽文的政治履历为其言论提供了注解。她早年出身民进党,因党内斗争 2005 年转入国民党,法学与国际关系的学术背景使其兼具议题操控能力与国际表达经验。 这种跨党派经历使得她的表态天然带有 “平衡” 属性,既需维系国民党 “九二共识” 的传统立场以争取深蓝选民,又要通过对美批判吸引对民进党亲美政策不满的中间群体,而 “武力保台” 的说法则被解读为争取浅绿选民的尝试。 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逐步显现。国台办在 11 月 5 日的例行发布会上专门回应其言论,聚焦于 “和平对话” 表述,未直接评价矛盾之处;国民党内部则因表态分歧产生讨论,张荣恭等资深党务人士强调 “国民党应宣扬中国认同”,萧旭岑等负责两岸事务的副主席则延续 “促进民间交流” 的基调,显示出党内对路线的认知尚未完全统一。 外界分析普遍认为,这种矛盾表态本质是台湾政治生态的产物 —— 在民进党 “亲美抗陆” 与深蓝 “坚持统一” 的两极之间,国民党试图以模糊策略争取中间选票,但反而暴露了路线定位的摇摆性。 从事件影响来看,这番言论使得国民党两岸政策的模糊性进一步凸显。尽管党务报告明确 “反对‘台独’”,但 “武力保台” 的表述与 “九二共识” 的核心精神形成内在冲突,也让外界对国民党是否真正坚持 “和平发展” 产生疑问。 而对美军购的批判虽呼应了岛内对 “被美国当作提款机” 的不满情绪,却缺乏具体的政策调整方案,更多停留在表态层面。 总体而言,这一事件并非孤立的言论失误,而是国民党在当前政治环境下的策略选择:试图以对美 “示硬” 争取民意,以两岸 “模糊论” 平衡各方立场。但这种缺乏一致性的表述,反而加剧了外界对其政策连贯性的质疑,也为后续两岸交流与党内团结埋下了不确定性。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