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新进展:波克罗夫斯克绞肉机与欧盟“迟来的援手” 截至2025年11月4日,俄乌冲突的硝烟仍在多条战线弥漫,波克罗夫斯克成为这场战争的“风暴眼”。 这座承载着6万原住民生计的交通枢纽,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惨烈的巷战。 俄军以八倍兵力形成三面包围,仅留一条被炮火覆盖的“死亡走廊”,乌军补给线几近断裂,每一条街道都成为生死线。 乌军虽依托工事顽强抵抗,摧毁俄军多辆步战车,但兵力不足、火力悬殊的困境难以逆转。 俄军无人机集群昼夜突袭,渗透小组分批潜入,双方在地窖、掩体中贴身肉搏,战况之惨烈令人揪心。 与此同时,乌军对俄本土能源设施的无人机打击,更像是一场“绝望的反扑”,试图通过破坏俄后方稳定来扭转战局,却难以改变前线被动的根本局面。 欧盟此时宣布新增19.51亿欧元援助,看似“慷慨解囊”,实则杯水车薪。欧盟内部分歧加剧,援助物资交付周期延长至3个月以上,关键时刻的“拖延症”让乌军错失多次战机。 这场冲突的本质,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北约东扩的野心、美国的“离岸平衡”策略,将俄乌推向了战争深渊。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伤痛与毁灭。 波克罗夫斯克的废墟、平民的苦难,都在叩问着和平的价值。 欧盟若真想“拯救”乌克兰,就该放下政治算计,推动双方重回谈判桌,用对话代替炮火,让这片土地早日重归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