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尿管是"酷刑"?真的会很难受吗?做手术可以不插吗?告诉你答案 一提到“插尿管”,很多人立马脑子里冒出两个字难受。甚至有些人在听说住院或手术需要导尿时,第一反应不是担心病情,而是怕“插管”这一关,网上也流传不少关于尿管的不堪经历,把它形容成“医疗酷刑”,让不少还没经历过的人闻之色变。 那么,插尿管到底有多难受?手术时是不是一定得插?有没有办法避免?这就得说清楚背后的医学逻辑。 导尿管是一根细细的软管,从尿道进入膀胱,用于引流尿液。听起来确实不太舒服,但它存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让患者在特定条件下能顺利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或术中不自主排尿引发意外。 最常见的导尿场景,是手术前后的护理。很多手术需要静脉麻醉或腰麻,人在麻醉状态下肌肉松弛,尿意感消失,排尿功能也会受到抑制。 如果此时不插管,膀胱可能会憋满尿液,甚至引发膀胱过度扩张。更严重的情况是,术中尿液排不出,压力可能反流到肾脏,引起感染或损伤。 因此,医生才会在术前安排插管,以便精准监测术中尿量,同时也能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尿液污染手术区域。 很多人觉得不舒服,其实不适感主要集中在插管的瞬间。由于尿道黏膜比较敏感,尤其是男性,尿道较长,插管过程确实有轻微刺痛或胀感,但一般几秒钟就完成。医护人员在操作前会使用润滑剂减少摩擦,也会告知配合放松,避免肌肉紧张加剧不适。 不少人关心,术后多久能拔?有没有必要留管过夜?这取决于手术类型和病情。有些腹部或盆腔手术,为了防止术后排尿困难或膀胱张力不足,医生会建议保留尿管一天或两天。 另一些术式影响不大,麻药退去后患者能自行排尿的,术后几个小时就能拔除。总之,医生不会无缘无故多留一天尿管,也不会为了“图方便”不拔。 也有人问,做手术能不能不插尿管?其实部分手术确实可以不插。比如时间短的浅表手术,或者局麻、局部操作为主的情况,医生会评估患者是否能在术前排空膀胱、术后及时排尿,只要不影响手术视野与过程,就可免去插管。但前提是术中不会持续超过两小时,也不存在盆腔压力变化等风险因素。 再者,很多门诊操作,比如膀胱镜检查、短时间麻醉的操作,也可以不插管,但这些都是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做出的判断,而不是患者单方面决定能不能插。擅自拒绝插管,可能术中引发尿潴留、术后排尿困难,甚至诱发尿道感染、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得不偿失。 有人担心插管会带来感染。理论上确实存在导尿相关的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但这主要与留置时间长、卫生条件差或护理不到位有关。一般来说,短时间插管加上合规护理,感染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医院也会根据管留时间、患者体质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女性来说,尿道短,插管过程一般较快,疼痛感相对轻。男性因为尿道较长且有生理弯曲,操作难度稍高,不适感更明显。但只要放松、配合,不适也多为短暂性的。多数患者在经历后发现其实没有想象中“恐怖”。 如果担心疼痛,还可以主动向护士说明,让其在操作前使用充足润滑剂,部分医院还可使用带麻药成分的凝胶进一步缓解不适。配合呼吸,转移注意力,也能降低插入时的应激反应。 术后拔管也需要注意配合。医生会观察患者自主排尿能力是否恢复,确保膀胱功能稳定后才会安排拔除。拔除后首次排尿如果困难或出现尿不尽,要及时反馈给医生,有时候可能需要短期继续留管观察。 有些特殊情况,比如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排尿障碍、前列腺术后排尿不畅、严重创伤后卧床等,也需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这类情况需要特别护理,比如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尿道口清洁,避免因长时间留置引发感染、尿道黏膜破损。 插尿管并非“酷刑”,而是必要时的医学干预,的确可能带来短暂不适,但它能在关键时刻减少术中风险,避免并发症。那些被传得可怕的案例,多半源于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到位或术后处理不当。正规的医疗机构都有严格插管流程,合规使用基本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对准备手术的患者来说,与其过度担心插管,不如在术前多沟通,了解流程,放松心态。多数情况下,这道关比你想象中容易跨越,等手术结束恢复顺利,回过头来看这根细管,往往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插曲罢了。
俩顶尖科室主任的风波,真别只盯着八卦看!44岁眼科副高和50岁泌尿外科正
【7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