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福建舰是中国第一艘用电磁弹射的航母,2022年6月下水后,就开始一轮轮海试,到现在已经搞了九次,确保每个环节不出岔子。 电磁弹射是重头戏,用自主中压直流供电,能瞬间放出大能量,让飞机快速起飞。比起老航母的滑跃式,这玩意先进,但测试起来费劲。 海试时,模拟载具反复弹射,数据显示成功率高,但早期电力波动让团队挠头。电力系统得扛住电磁弹射这电老虎,舰上装了八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超20万马力。 常规动力航母支撑这种高耗电设备,压力大,轮机舱温度容易飙升,早先测试时一度到65度,设备差点过热。后来加装智能温控,温度稳在50度以下,功率调整速度快了三倍。 雷达系统也棘手,32面相控阵雷达塞在舰岛上,能同时盯2000个目标,但集成难度大。线缆接口松动导致误报,团队得重布线,花了45天。 舰载机适配更慎重,歼-15T弹射版做触舰复飞,着舰钩每次承受50吨拉力,模拟2000次,寿命超设计30%。空警-600预警机电磁兼容测试,进度快15%,但得等雷达稳了再上舰。 海军设专项组,24小时轮班调试,春节都不歇。国防部说,服役看技术成熟度,不是赶时间表。目标2026年前战力成型。这些努力体现海军严谨。 福建舰海试从2024年5月起步,第一轮1到8日,第五轮11月18到12月3日,最长的一次,可能用了真飞机,甲板有轮胎痕。第六轮到2025年1月7日,第七轮3月18到4月1日,重点弹射。 第八轮5月底,涉歼-35隐身机。第九轮9月10日开始,过台湾海峡,去南海测试,22日视频显示弹射歼-15T、歼-35和空警-600,初步全甲板操作能力。 相比美国福特号,福特下水后延误七年,电磁弹射故障率高,福建舰速度快多了,但还是不敢马虎。福特用交流系统,福建直流更稳,但高负荷散热问题在第七轮暴露,信号中断,延长5天调试120工时。 蒸汽轮机国产,第三轮海试温度高,加控温系统后,0.1秒调功率。雷达调试第五轮误报,拆舰岛三分之一,重布线,老师傅说比绣花细。 着舰钩测试耐用,钩阻拦索,拉力大如吊五头象。预警机测试不干扰其他设备。 军方着急,但吴谦大校说,取决于成熟度。攻关小组日夜干,造船厂三班倒。延迟体现可靠追求,马伟明团队电力系统如超级充电宝,帮大忙。 印媒说福建舰设计缺陷,飞行甲板限制起降速度,仅尼米兹级六成,但中国自媒体讨论,这是正常磨合,第一艘弹射航母,从功能机跳智能手机,局部调整正常。 分析指三大缺陷:常规动力 vs 核动力,电磁发射操作难,缺合格人力,延迟部署;但中国进度稳,福特级二号舰还延迟下水。 福建舰不是技术验证舰,重心没全转核动力,新核舰在规划,但福建仍是重点。 整体看,延迟不是坏事,体现谨慎,避免仓促上阵出问题。就是要一步步抠细节,不求快求稳。海军走向深蓝,这艘舰是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