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

鹏天云光 2025-11-04 15:02:02

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说,韩国人非常的愚蠢,他们竟然放弃了汉字,不再使用汉字。汉字是连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方式。可是他们却放弃了。 要知道,以前整个朝鲜半岛都用汉字,从公元前3世纪汉字传过去开始,三国时期的文人用汉字写诗,史官用汉字编史书,那时候汉字就是半岛的官方文字,不管是贵族还是官府办事,离了汉字根本不行。 到后来世宗大王创了谚文,可那是拼读音的文字,表达复杂意思根本不够用,贵族们还是照样用汉字,就像古代越南上层用汉字、民间用喃文一样,汉字早成了文化根基。 可到了近代,韩国因为民族情绪几次要废汉字,最彻底的是1970年朴正熙那会儿,直接宣布废止汉字,学校里全改成韩文教学,公共场所也不准用汉字。 当时觉得是摆脱了外来影响,可没多久弊端就显出来了。韩文是表音文字,同音异义词特别多,就比如“长、葬、场”都一个音,“会长来会场会葬”这话念出来,谁也分不清到底是啥意思。 还有“神社”和“绅士”读音一样,有次问韩国年轻女性“靖国神社”是啥,人家居然说“应该是某个伟人”,把供奉战犯的地方当成了伟大的绅士,这就是没汉字对照闹的笑话。 更要命的是历史断了层。韩国出土过四块千年木简,上面全是汉字,可专家们凑在一起研究,对着“金瓦人”“土瓦人”这些词根本摸不着头脑,年轻学者连谷歌翻译都用上了也没用。 要知道这些木简是七世纪的东西,那时候半岛上记事全靠汉字,现在自己挖出来的文物却看不懂,还得偷偷翻中国的史料猜,多尴尬。 首尔大学有回调查,一半多的新生连本国国宝级史书《三国史记》的题目都看不懂,更别说翻里面的内容了,家里的老族谱对他们来说更是天书,祖上是谁、出过什么事,全搞不清楚。 生活里也离不开汉字,却又认不全。韩国七成的词汇都是汉字词,像“科学、化学、代数、部长、科长”这些常用词,全是从汉字来的,可年轻人只知道读音,不知道字的意思。 最讽刺的是身份证,因为姓氏发音太像,比如“金、李”这些大姓,光靠韩文根本分不出谁是谁,所以必须标注汉字姓名,不然办个银行卡、领个证件都能弄错人。 就像2010年修复光化门的时候,本来想全用韩文做牌匾,可怎么看都没有历史厚重感,最后还是顶住压力恢复了汉字,因为韩文根本承载不了那种历史味道。 到后来韩国自己也后悔了,2005年废了《韩文专用法》,又把汉字加回中小学课程,连三星招聘都规定,有汉字能力证书的能加分,因为工作里要用到大量汉字术语。 可耽误的几十年补不回来了,现在九成以上的高中生连“韩国”这两个汉字都写不对,普通本科生能认的汉字超不过几十个。更可笑的是,有教授居然说汉字是韩国创的,引发全网嘲讽,要是真懂汉字的历史,根本说不出这种糊涂话。 巴菲特说汉字是连接中日韩的纽带,这话太对了。日本至今还在用汉字,中日韩三国的很多词汇看着汉字就明白意思,做生意、搞文化交流都方便。 可韩国放弃汉字后,年轻人跟中日交流都多了层障碍,看日本的资料、读中国的书籍,没有汉字基础根本跟不上。 朝鲜反而比韩国清醒,后来恢复了汉字教学,高中生要掌握将近两千个汉字,来华的朝鲜留学生比韩国学生适应得快多了。 韩国这事儿其实就是为了一时的民族情绪,把用了几千年的汉字丢了,结果历史看不懂、生活有麻烦、交流遇障碍,最后还得回头补,可文化断层哪那么好补。 就像巴菲特说的,这确实是件愚蠢的事,好好的纽带断了,自己的根也浅了,实在不值当。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