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这回说了点大实话。即便美西方全力以赴,像当年搞曼哈顿工程那样突破中国

万事浮华 2025-11-04 11:03:24

《纽约时报》这回说了点大实话。即便美西方全力以赴,像当年搞曼哈顿工程那样突破中国稀土“卡脖子”技术,乐观估计也得5-7年时间。这也是我说的,只要咱们稍稍有点手腕,美西方想破“稀土牌”基本没有可能。 虽然咱们一说就是美西方,但美西方除了美国外实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靠任何一家都不可能攻克稀土产业链。 咱先说说这技术到底有多难突破,很多人以为稀土就是挖出来提纯就行,其实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去了,比咱们家里炒菜掌握火候难上千倍万倍。 咱们中国的“萃取串级法”那可是压箱底的本事,能把稀土分离纯度做到99.9999%,也就是常说的6N级,这纯度意味着啥?就像从一万吨沙子里精准挑出一粒特定的金子,还得保证一点杂质不带。 可美西方呢,他们的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跟咱们差了半个世纪的代差。 更关键的是,全球90%的稀土核心专利都在咱们手里,形成了密不透风的技术锁,他们想绕都绕不开。 澳大利亚有个莱纳斯公司,手里也握着些专利,结果花了七年时间才琢磨明白,咱们工程师那种“看颜色调参数”的本事才是真功夫,可就算搞懂了,生产稳定性和纯度还是差着一截。 您想想,这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解决的,技术这东西得靠积累,他们想跨越式赶上,简直是白日做梦。 再说说他们那松散的联盟有多不靠谱,平时喊着“美西方”多团结,真到干事的时候就露馅了,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而且全是短板。 美国算是牵头的吧,可它只有开矿的本事,加州那个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矿石,还得乖乖运到中国来加工,再花钱买回去造军工产品,这来回折腾的架势,说难听点就是“捧着金饭碗要饭”。 它想建个冶炼厂,光环保审批就得过67道关,当地居民一抗议就停摆,就算批下来,建起来也得十年八年,成本还比咱们高50%以上。劳动力时薪54美元,是咱们的好几倍,工业电价也是三倍,这账怎么算都亏。 日本呢,整天说自己有技术储备,可真要帮欧美建生产线,中试阶段失败率超60%,纯属纸上谈兵,而且它自己也没有实际产能。 澳大利亚更别提了,它的矿里重稀土含量还不到5%,而F-35战机、核潜艇这些高端装备偏偏就缺不了镝、铽这些重稀土,全球92%的重稀土精炼产能都在咱们这儿,它那点矿根本不够看。 这三个国家凑一起搞所谓的“三角闭环”,说白了就是三个瘸子想凑成一个正常人,根本不顶用。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产业链全是断层,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串不起来,稀土产业可不是挖完矿就完了,得经过冶炼、提纯、磁体制备等一长串环节,咱们中国是从采矿到制造全链条都占着绝对主导,产能占比分别达到85%、92%、95%,尤其重稀土分离环节,海外几乎没成熟产能。 可美西方呢,美国只有采矿和初级选矿,欧洲连像样的矿山都少,日本能造点磁铁但原料全靠进口。 他们想建完整产业链,光设备投资就得250-300亿美元,还得花十几年时间,可等他们建起来,咱们凭着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稍微调整下价格,他们的工厂就得立马亏损倒闭。 这就像花大价钱买了台高级机器,结果发现隔壁卖的同款产品又好又便宜,纯属赔本赚吆喝。 还有人才和时间这两个绕不过去的坎,咱们包头稀土研究院每年能培养5000名专业人才,可美国全境内专注稀土分离的工程师也就几十位,还都是年纪大的,人才断层严重。 没有懂行的人,再先进的设备也玩不转,这可不是短期内能补上的,时间上更是他们的死穴,美国国防部的稀土储备只够维持18个月军工生产,兰德公司都算过,要是供应链断了,他们的军工产业18个月内就得瘫痪。 可他们新建的冶炼厂最快也得2035年才能出镝元素,这中间差着八年的空档期,武器都造不出来了,还谈什么突破? 咱们手里的“手腕”也不是吃素的,早就不是简单卡资源那么简单了,今年10月刚升级的出口管制,只要境外产品里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或者用了咱们的技术,出口就得经咱们审批,这一下就把他们的后路堵死了。 全球60%的稀土精炼核心设备都来自中国,就算他们想建工厂,短期内也离不开咱们的设备和辅料。 他们想搞走私或者通过第三方转运,结果氧化镝价格单日就暴涨37%,军工企业成本直接飙升,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以说,美西方想破咱们的“稀土牌”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技术上有代差,产业链断着层,联盟里全是短板,成本高得吓人,人才还不够用,时间更是来不及,就算他们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也架不住这一堆难题。 咱们这稀土牌可不是纸糊的,是实打实靠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布局攒下的底气,只要稍微掌控一下技术出口和供应链,他们就只能干着急。 那些所谓的“突围计划”,说白了就是战略焦虑下的自我安慰,最后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