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没给成,人却没了,法院判了俩字:不赔 在河南夏邑,有个叫陈某的小伙子,20

能工智人 2025-11-03 22:55:16

彩礼没给成,人却没了,法院判了俩字:不赔 在河南夏邑,有个叫陈某的小伙子,2025年2月3日晚上因为彩礼问题和家里人吵了起来,随后离开家出走,陈某给未婚妻武某发微信说心里难受想不开,武某马上回复消息安慰陈某,同时联系了陈某的妈妈和朋友帮忙寻找,但到了第二天凌晨,人们还是在河里找到了陈某,陈某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陈某父母将武某告上法庭,指责武某通过逼迫结婚、言语辱骂及临时加收彩礼的方式导致儿子自杀,要求赔偿二十万元并公开道歉,但法院审理后未予支持,因为聊天记录显示,武某在分手期间确实说过情绪化言辞,复合后未再提及,商谈彩礼时也仅属正常沟通,既无威胁言论也未阻拦对方离开。 武某得知男方有轻生念头后,立刻行动起来,一边劝慰男方,一边联系他人帮忙,还及时报了警,法院认为,这已经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最大努力了,而男方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是男方自己的决定,不能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说到彩礼这件事,情况确实有点复杂,2024年2月两人头一次订婚,男方这边给了十万块压手礼还加上三金,后来男方提出分手,女方那边也挺干脆地把钱全退了,到了2025年1月,两个人又重新和好,媒人在中间帮着协调,到2月3号双方就谈定了三十六万彩礼,日子也定在正月初九结婚,不过问题出在陈某父母不愿意把弟弟那家烟酒店交给他们经营,结果原本计划取的钱没取成,银行那边的预约也取消了,婚礼要用的东西也没法安排下去,女方从头到尾没有主动加价,这三十六万是两边一起商量好的。 很多人看到这类新闻,第一反应是觉得女方做得太过分,认为彩礼把人逼上绝路,但仔细看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法院的判决其实很清醒,自杀属于个人行为,除非有证据表明对方确实动手打人、发出威胁或限制人身自由,否则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类似案件以前也发生过,比如2023年安徽那起跳楼案,法院也是按照这个原则判决的。 有意思的是,这位女士最后自愿给了两万块钱,法院接受了这笔钱,但这不是赔偿,而是出于人道关怀,法律上她没有责任,道德上她愿意帮忙,这其实挺难得的,很多人可能会想自己没错为什么掏钱,但她没这么想,法院也没把这当成责任认定,只是让这笔钱有个合理解释。 这件事背后反映了一个老问题,彩礼到底算什么呢,过去人们把彩礼叫做聘礼,现在很多人把它当成婚姻的保证金,特别是在一些小地方,彩礼动不动就要几十万,这些压力都落在男方身上,女方也不是故意找麻烦,很多时候也是被当地风俗推着走,可感情的事不应该变成一场交易,一旦谈崩了,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陈某的死让人感叹,他不是被谁逼到这一步,而是让许多事情压垮了,家里不同意,钱凑不出来,时间也赶不上,婚礼办不下去,这些事堆在一起,最终把他压倒了。武某没有做错什么,也不是坏人,法院判得合理,责任不能随便推给别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悲剧中没有谁真正得到好处,男方家里失去了儿子,女方背上了骂名,法院还得花时间把事情查清楚,我们最应该想想的是怎么看待婚姻和彩礼这件事,它本来应该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祝福,结果却变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这真的值得每个人好好想一想。

0 阅读:19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