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联女英雄卓娅,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画面中的卓娅无精打采,看似穿戴

司马槑谈过去 2025-11-03 19:40:43

1941年,苏联女英雄卓娅,牺牲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画面中的卓娅无精打采,看似穿戴整齐,其实之前她已经被敌人拷打了三个多小时,从旁边士兵的衣着来看,卓娅穿的也非常单薄,但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背叛,最终被害。 她不是天生的钢铁战士。1941年6月,德国人撕毁条约,闪击苏联。那年,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刚满18岁,还是莫斯科一个十年级的学生。 战争爆发,难民涌入莫斯科,前线战报一天比一天紧。换做今天,18岁,我们可能还在纠结考哪所大学。卓娅的选择是,去打仗。 她没有跟母亲隆重告别,只是悄悄留下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妈妈,我去前线了,去做我该做的事。” 就这么一句话,一个10年级的女学生,一头扎进了战争的洪流。她报名参加了共青团游击队。 经过几个月的速成训练,卓娅成了一名游击队员。她的任务,说白了,就是去敌人后方“搞破坏”。 1941年11月,莫斯科保卫战到了最要命的关头。德军离莫斯科近在咫尺。卓娅和她的小队接到的任务,是潜入德军占领的彼得里谢沃村,烧掉他们的马厩、仓库和补给线。 天寒地冻,零下二十多度。放火,就是为了让德军在冰天雪地里没法待,没法进攻。 11月26日深夜,卓娅成功点燃了德军的马厩。但为了掩护队友撤退,她被敌人发现了。 一个18岁的女学生,落到了纳粹手里。 德军抓到她,欣喜若狂。他们想从这个小姑娘嘴里撬出情报:你的同伙呢?你们的基地在哪? 卓娅什么都没说。 审讯她的人,后来在战后记录中承认了当时的暴行。他们先是利诱,说给她食物、金钱,放她回家。卓娅只是沉默。 利诱不成,就是酷刑。 他们用皮带抽,用枪托砸。她浑身是伤。审讯官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昂着头,说:“丹娘。” “丹娘”是谁?那是一位内战时期的女英雄,是卓娅的偶像。她在用这个名字告诉敌人: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有无数个“丹娘”。 三个多小时的拷打,她什么都没泄露。 敌人彻底怒了。他们扒掉卓娅的衣服,只让她穿着单薄的内衣,赤着脚,把她推到室外。那是11月的俄罗斯,零下二十度的严寒,她赤脚在雪地里站着、走着。 旁边看押她的德国士兵,穿着厚厚的冬大衣,戴着棉帽。而卓娅,在极寒和剧痛中被羞辱。 这就是为什么那张最后通牒般的照片上,她看起来“穿戴整齐”,但又“无精打采”。 那件“整齐”的外衣,是德军在决定公开处决她时,才扔给她穿上的,为了搞一场“杀鸡儆猴”的公开秀。而那份“无精打采”,是她在经历了连续的毒打、极寒的冰冻之后,一个18岁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她的肉体被摧残到了极致,但她的精神,敌人一丁点都没能扳倒。 1941年11月29日,德军在村子中心竖起了绞刑架。 他们给卓娅脖子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纵火犯”。 照片,就是在这个时候拍下的。她被押着走向刑场,镜头定格了那一瞬。她的脸上有伤痕,有冻疮,有极度的疲惫,唯独没有求饶。 当地的村民被强迫来“观看”这场处决。 当德军士兵忙着准备行刑时,卓娅用尽最后的力气,对着围观的村民们高喊: “同志们!别害怕!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德国鬼子会付出代价的!” 她又转向那些耀武扬威的德国士兵,喊道:“你们现在绞死我,但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两亿人,你们杀不光我们!” 这就是她最后的话。 卓娅牺牲了。她的遗体被挂在绞刑架上,德军不准村民收尸,又过了许久。 故事传开,是在1942年1月。苏联《真理报》刊登了她的事迹。 整个苏联都被这个18岁的女孩震撼了。一个10年级的学生,面对酷刑和死亡,没有背叛,没有低头。 她的精神力量,在最艰难的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成了一剂强心针。斯大林当时直接下达了一道命令:凡是俘虏了杀害卓娅的那个德军步兵团的官兵,一律“不接受投降”。可见当时整个国家被激起的愤怒。 数据是最直观的。在卓娅事迹公布后,仅在莫斯科地区,就有超过一万名青年,因为受到她的鼓舞,主动报名参军。 她的牺牲,激起了更大的反抗。 这股火焰,也点燃了她的亲弟弟,舒拉。 卓娅牺牲时,舒拉才16岁。他得知姐姐的遭遇后,在日记里写道:“我要替姐姐完成她未竟的使命。” 他迫切地要求参军,年龄不够就写血书。最终,他成了一名坦克兵。舒拉作战极其勇猛,开着坦克一路从莫斯科打到了德国。 1945年4月,就在柏林战役前夕,在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夜,舒拉在战斗中牺牲。 这对英雄的姐弟,一个牺牲在战争的开端,一个倒在了胜利的前夕。他们都没有看到最后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 聊到这,我们再回头看那张照片。 那张“无精打采”的照片,是历史的底片。它没有美化英雄,它记录了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所承受的全部苦难。 她的伟大,就在于她明明知道背叛可以换来温暖和食物,但她选择了坚守。她明明知道沉默的代价是死亡,但她选择了用“丹娘”这个化名,去面对一切。 如今,彼得里谢沃村还保留着卓娅牺牲的纪念馆。每年都有人去献花。

0 阅读:48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