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会对美国

山河又月明 2025-11-03 15:00:22

2025年11月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不会对美国自己的武器库存造成啥负面影响,于是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总统特朗普。 美国国防部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这账算得比自家保险柜还清楚,从库存家底到补库能力,每一环都卡得死死的,根本不愁援助200枚“战斧”会动了自家根基。 先看最实在的库存数据,截至2025年10月手里攥着4000枚“战斧”,这可不是堆在仓库里的废铁,其中3000枚都是2020年后刚下线的Block V型,算是正儿八经的“新鲜货”。 要知道导弹这东西有保质期,中等发达国家的导弹通常能存25年,这些新弹还处在“青壮年”时期,性能靠谱得很。 更关键的是五角大楼有套“作战库存冗余标准”,能同时应对两场区域冲突才需要2800枚,就算划出去200枚给乌克兰,手里还剩3800枚,比最低需求线多出整整1000枚,相当于从家里的储粮缸里舀了一瓢米,根本动不了根本。 要是拿过去的实战用量比,这点援助量更不算回事。“战斧”从1991年第一次在伊拉克战场亮相,单次行动动辄发射几十上百枚,1999年打南联盟一次就射了218枚,2003年伊拉克战争更是一口气砸出去至少725枚,那时候的库存基数还没现在大,美军也没喊过库存吃紧。 2018年空袭叙利亚,66枚“战斧”就花了9240万美元,单枚成本大概140万美元,现在援助200枚的成本,对美国国防预算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连点水花都说不上。 而且这次大概率会挑库存里年份稍早的型号送出去,就像之前援助乌克兰“爱国者”PAC-2导弹那样,把老款清出去,正好用新生产的Block V型补进来,反而能让库存整体更“年轻”,这种一举两得的买卖,美军早就轻车熟路了。 再说说补库能力,这才是美军底气的真正来源。雷神公司密西西比工厂现在年产“战斧”已经提到800枚,就算送出去200枚,顶多三个月就能补回来,比菜市场补货还快。 要知道雷神早就在2022年拿到过2.17亿美元的合同,当时要造154枚Block V型,算下来那时候的产能还没现在的零头多,这几年明显是开足马力扩产了。 而且Block V型本身就是个“省钱又好用”的主,用了不少Block IV型的成熟技术,单枚价格压到100万美元以内,既方便大量生产,又能快速形成战斗力,完全不用担心中断供应。 更别说美国国会之前还通过过国家安全补充法案,光填补武器库的资金就有295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都花在国内国防工业上,有这笔钱托底,雷神的生产线根本不愁没订单,产能只会越来越稳。 从美军的装备升级逻辑看,这种援助反而能帮他们“减负”。之前送出去的M113装甲运兵车,有些还是越南战争时期的老古董,在仓库里积了几十年灰,送出去之后正好用新装备替换。 “战斧”也是一个道理,库存里可能还躺着些Block III、Block IV型的老弹,性能不如Block V型,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都差一截,送出去给乌克兰用,既能发挥余热,又能给新弹腾地方,简直是盘活库存的好办法。 美军一直想推进武器现代化,之前援助ATACMS导弹后,就用更先进的精确打击导弹(PrSM)补库,这次援助“战斧”估计也会走同样的路子,借着补库的机会把库存整体升级一遍。 至于把决定权交给特朗普,更像是五角大楼的“聪明账”。军方已经把账算得明明白白,证明援助不会影响自身战备,接下来就把政治决策的皮球踢给总统,既显示了自己的专业性,又不用承担政治风险。 毕竟特朗普之前一会儿说“有很多‘战斧’可以考虑送”,一会儿又担心“把保卫自己的东西送出去”,态度反复横跳,现在五角大楼把“库存充足”的结论摆出来,相当于给总统搭了个台阶,要是同意援助,就是“支持盟友”;要是不同意,也跟军方没关系。 而且就算特朗普点头,后续还有培训乌克兰士兵用导弹的活儿要干,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慢慢解决,正好给补库留足了时间,根本不用担心库存会出现空档。 说到底,美军敢这么干,就是吃准了“库存够、补得快、成本低”这三点。4000枚的库存打底,800枚的年产能兜底,再加上借援助清库存、促升级的小算盘,别说200枚,就算再多送点,只要生产线不停,美军都能扛得住。 这种一边支援盟友,一边给自家军工企业送订单,还能顺带升级装备的操作,早就成了美军的常规操作,也难怪五角大楼能说得这么有底气。 信息来源:俄外交部发言人: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无助于解决冲突 光明网2025-11-02 10:44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我本轻狂

我本轻狂

3
2025-11-03 18:07

武器生产出来不用就过期,还不如卖了换钱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