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这么强大,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尤其是西方人眼里看来,实际上是很反常的,从

薛彤作琴 2025-11-03 10:33:39

今天的中国这么强大,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尤其是西方人眼里看来,实际上是很反常的,从1949年到2025年,才用了76年时间,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一。 这种 “反常” 的起点,是别人忙着争霸时的沉心积累。二战结束后,美苏立刻拉开冷战架势,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时两国坦克在对峙前线僵持十天,全世界都攥着冷汗;英国则在殖民地独立浪潮中节节退守,从 1957 年加纳独立开始,昔日 “日不落帝国” 的版图不断缩水。 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正顶着封锁修水库、建工厂,哪怕 1952 年 GDP 只有 300 亿美元,工业增加值仅 62.3 亿美元,也咬牙建起了基础工业体系。这种不掺和纷争、只管自家建设的定力,在习惯了零和博弈的西方看来,本身就是种 “异类” 操作。 更让西方费解的是中国发展的 “加速度”。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8.9%,远高于世界 3.0% 的平均增速,这种速度持续了几十年。 他们没看到,这背后是几亿人愿意吃苦的韧劲 —— 从东南沿海的打工者到西部山区的扶贫干部,从研发实验室的工程师到田间地头的农民,几代人把 “温饱”“富强” 的朴素愿望变成了行动。 2023 年的数据最有说服力:GDP 达到 17.8 万亿美元,占世界 16.9%;制造业增加值 4.7 万亿美元,连续 14 年世界第一;连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年产量都分别达到 11.4 亿台和 3.3 亿台,稳居全球首位。这些数字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无数人一砖一瓦垒起来的。 西方的误判也让这种 “反常” 感更强烈。1949 年他们以为中国会成为苏联的 “跟班”,搞起全面封锁,却没料到 1960 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更坚定了自力更生的路子;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他们又等着资本进入后 “收编” 中国,结果中国非但没按他们的剧本走,反而靠自主创新把 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里的四成以上做到了世界产量第一。 2023 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 4698 亿美元,接近 OECD 国家平均水平,比 SCI 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 28.9%,这些科技突破更是打破了他们对 “技术霸权” 的垄断想象。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更直观展现了这种 “反常”。1949 年中国铁路只有 2.2 万公里,公路不足 8 万公里,连像样的桥梁都没几座。 可到 2023 年底,高速铁路营业里程 4.5 万公里、高速公路 18.4 万公里,双双位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这种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能力,让习惯了党派纷争、工程拖沓的西方难以理解,毕竟他们很难想象,一个国家能在几十年里补齐别人几百年的基建短板。 其实中国从来不是 “反常” 的奇迹,只是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路。没有殖民掠夺,靠的是全员奋斗;没有阵营依附,靠的是战略定力。西方觉得反常,或许只是因为没见过这样不靠掠夺、只靠建设的崛起方式。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 新中国 75 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